2013年省级“新网工程”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实施方案

30.05.2014  03:40

            为进一步做好我省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简称“新网工程”下同)竞争性分配的改革工作,提高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公平性,切实增强“新网工程”项目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省级财政部分专项资金试行竞争性分配改革的意见》(鄂政发[2012]107号)和《省级财政部分专项资金试行竞争性分配管理暂行办法》(鄂政办发[2013]15号)有关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党中央 “三农”工作和省委省政府的中心任务,遵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竞进提质”的新要求,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完善“新网工程”专项资金财政分配制度为宗旨,以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为手段,以提高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公平性和资金使用的绩效性为目标,规范“新网工程”专项资金财政支出管理,强化财政支出绩效理念,建立健全科学高效、公正合理、优胜劣汰、积极创新“新网工程”专项财政资金竞争性分配机制。


            二、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突出绩效。在“新网工程”的项目立项及资金分配的过程中始终突出财政支出的绩效理念,坚持科学公平的原则,强化绩效优先观念,合理规划、统筹兼顾、绩效竞争、规范管理,切实提高”新网工程“专项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达到使有限的公共资源更好地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重要目标。在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项目建设中,培育出一批组织严谨、经营规范、服务创新、绩效突出,有竞争力的企业或企业集团,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经营性服务与公益性服务相结合的农村综合服务平台。


            (二)合理排序、重点优先。在“新网工程”项目立项和资金分配过程中积极引进竞争机制,围绕推进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和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建设等五大网络建设的有关项目,建立健全“合理排序、重点优先”的项目竞争遴选分配机制,实现“多中选好,好中选优”的实施目标。


            (三)竞进提质、程序公开。积极引入专家评审、集体研究、督查跟踪的竞争性决策机制,公开“新网工程”专项资金分配及项目遴选全过程。


            (四)综合评价、结果公正。依托绩效评价指标对“新网工程”项目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建立与下一年度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挂钩的奖惩机制。既要注重专项资金当前的使用效果、效益与效率,还要综合评价财政资金的预期使用效益情况,制订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确保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结果的公平公正。


            三、竞争立项内容


            (一)分配的方向。拟将“新网工程”专项资金对我省供销系统进行竞争性分配,重点用于省供销社直属企业及各市、州、县社所属企业“新网工程”项目的建设。


            (二)分配的对象。


                          1、申报主体为成立满一年,注册资本金300万元以上,具有法人资格的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经营企业和电子商务等企业。


                          2、供销合作社全资或为申报企业的第一大股东,且持股比例不低于34%。


                          3、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内部控制制度,会计独立核算,经济和社会效益良好,主要经营场所规范使用中国供销合作社标识。


                          4、申报贷款贴息和以奖代补项目已发生的投资(支出)总额标准为:


                          县级供销合作社企业300万元以上,地市级供销合作社企业500万元以上,省供销社直属企业800万元以上。


            (三)分配方式。本次省级“新网工程”专项资金分配采取专家评审,省社集体决策的方式进行。


            (四)资金额度。竞争性分配的财政资金总额2500万元。


            (五)绩效目标。


                          1、 长期绩效指标:


                                        (1) 建成配送中心500个,购销网点26000个;


                                        (2) 实现农副产品年收购额500亿元,农业生产资料年销售额300亿元,年助农增收15亿元;


                                        (3) 项目区农民满意度达到90%。


                          2、 年度绩效指标:


                                        (1) 2013年度建成配送中心35个,购销网点3000个;


                                        (2) 2013年度实现农副产品年收购额300亿元,农业生产资料年销售额200亿元,年助农增收10亿元;


                                        (3) 2013年度项目区农民满意度达到85%。


            四、 操作程序及时间安排


                          (一)上报实施方案和申报绩效目标阶段(5月15日前)。省供销社拟定全省“新网工程”实施方案后,与省发展改革委联合上报省政府审批。填报《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申报表》,由省发展改革委审核后统一报省财政厅批复公开。


                          (二)发布公告阶段(5月30日前)。省发展改革委和省供销社分别在有关新闻媒体或门户网站上发布“新网工程”项目资金竞争性分配公告,明确项目的申报条件和内容;明确项目申报范围、扶持政策、申报程序、申报材料等相关政策要求。


                          (三)项目申报阶段(6月20日前)。根据申报要求,由符合条件的省供销社各直属企业及各市、州供销社组织初选项目,填报“新网工程”绩效目标申报表》,连同制作的项目文本一式两份报省供销社。各市、州的项目文本需经当地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上报。


                          (四)专家评审阶段(6月30日前)。成立“新网工程”专项资金评审委员会,由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供销社等部门专家组成,省监察厅等监督部门参与监督。评审专家名单由省供销社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从“新网工程”评审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由评审专家按照“新网工程”竞争性分配评审要求,对项目文本进行现场评审。评审实行百分制。


                          (五)项目初选阶段(7月10日前)。项目选项采取评审得分排序的方式进行。省供销社按照得分排序,进行集体决策遴选拟公示项目。


                          (六)媒体公示阶段(7月20日前)。对遴选项目在指定媒体上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个工作日。对遴选项目公示期间发现问题并经核查属实的,直接取消该项目的上报资格。


                          (七)上报审批阶段(7月30日前)。省发改委会同省供销社将所有申报情况、专家评审情况及省供销社遴选情况和公示情况等,写出书面报告,报省政府审批。省供销社根据省政府的批复,配合省财政厅将项目资金拨付到相关企业。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落实,突出绩效。成立省供销社“新网工程”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专班,及时传达省委、省政府关于省级财政部分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的各项文件,组织落实各直属单位及各市、州供销社等相关项目单位学习领会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的文件精神,统一民主科学理财的思想,提高对竞争性分配改革的认识,增强各级使用财政资金的绩效意识。


            (二) 建立机制,完善管理。建立健全“新网工程”专项的项目立项、绩效申报、专家评审、集体决策及监督考核等各项综合评价机制,积极完善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的绩效管理方式,认真总结并及时推广先进的管理经验,全面提高省级“新网工程”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的效率,确保此项工作顺利推进。


            (三)强化监督,全程跟踪。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政策的要求,邀请省监察厅及省社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对投标及专家评标进行全过程监督,以确保评审行为独立、过程公开、程序公平、结果公正。


湖北省供销合作总社


  2013年4月23日


 


                          附件:      新网工程绩效目标批复表.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