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州区产业培育促民富精准扶贫拔“穷根”

21.10.2015  09:43

襄州区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襄州区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有5.35万人,占全区农业人口的7.6%,占全市贫困人口的19.8%;建档立卡的贫困村有64个,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16.6%,占全市贫困村总数的18.5%,扶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形势逼人。自省、市召开精准扶贫动员大会以后,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从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要求中明确努力方向,从学习贵州、十堰经验中拓宽工作思路,从全省各地富有成效的实践中找准扶贫路子。紧紧围绕“六个精准”,突出推进产业扶贫,探索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驻村工作队帮带机制,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产业,帮助贫困户增强“造血”功能、拔掉“穷根”。全区已发展农村种养产业项目100多个,带动10000多贫困户发展产业,户均增加收入3000多元,切实让困难群众致富能力强起来,家庭收入多起来,生产生活好起来。

  一、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精准当前,扶贫长远。放眼未来,没有产业予以支撑,脱贫致富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只有积极发展产业,才会不断创造财富、阻隔贫穷。按照《襄州区社会参与帮扶工作实施方案》,我区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到贫困村投资兴业,带领贫困户发展产业。通过政府引导,襄阳鲁花浓香花生油有限公司采取“公司+科技+合作社+农户”模式,在峪山、黄集、朱集、古驿等镇建立3万亩花生种植基地,通过公司提供品种、统一配肥、统一收购、襄阳农科院提供技术指导、合作社作为管理平台和采用机械化操作、起垄种植技术等方式,引导农户大力发展花生产业。不仅可节约60%的劳动力,而且每亩可增加收入800多元,还可带动2000多贫困户增收致富,平均每户增加收入3000多元。思恒生态农业公司是黄龙镇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冬桃产业。通过土地入股、免费提供树苗、提供技术服务、提供帮扶资金、统一收购销售等,将贫困户链接在特色优势产业上,带动丁湾、陶巷、红光、明湾等10多个村300多户的发展冬桃产业,成为周边各村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达到了扶持一户、脱贫一户、致富一户的效果。

  二、专业合作社带动产业发展。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全区围绕特色产业,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扶贫方略,充分发挥合作社在产业扶贫中的带动作用,充分利用贫困户劳动力、土地等资源优势,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联利、联心、联发展,有效解决了农村贫困家庭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对贫困户和资金不足的农户,黄集镇山元养羊专业合作社采取或免费提供5只母羊、或帮助争取扶贫资金和贷款、或为母羊购买保险,并负责技术指导、高于市场价格整体回购等在利益、服务、市场都有保障的环境下,带动贫困户发展养殖产业。一只母羊一年至少可繁殖4只羊仔,贫困户仅靠养殖母羊,一年可增加收入2万多元。程河镇湖北万里芳草农林专业合作社采取土地流转方式,建立稳定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发展规模特色种植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目前,流转土地1500亩,辐射带动周边的农户种植油用牡丹1000亩,实现贫困户劳务有薪酬、入股有分红,致富有门路。

  三、能人大户参与产业发展。要打赢新形势下扶贫攻坚这场硬仗,党员致富带头人、能人大户除了要进一步拓宽思路丰富扶贫方式外,更要率先垂范,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和能人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为此,我区探索推广“能人大户+贫困户”带动脱贫模式,充分调动全区能人大户、党员致富带头人参与精准扶贫,提高就业率,增加贫困农民收入,实现共同致富。自区召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动员会后,朱集镇商会会员王静、王玉照立即回乡带领村民发展特色种植,创建旺食寨芦笋专业合作社,进行芦笋种植研发、收购、销售及加工。合作社在旺午村建立了500亩芦笋种植基地,大力鼓励贫困户参与芦笋种植,力争以产业发展带动全村脱贫致富。合作社采用把基地分片移交给一些贫困户,由他们负责田间管理,合作社负责投资、统一销售,销售额按比例分成。目前,旺食寨芦笋专业合作社解决旺午村农民就业400多人次,增加农民收入50多万元,预计2015年年底可为本村农民增加90多万元的收入。

  四、驻村工作队帮扶产业发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全区精准选派了64名贫困村“第一书记”, 严格实行“不脱贫、不脱钩、不撤人”的原则,要求驻村工作队驻村入户,大力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创造性,自强自立、不等不靠,共同寻找脱贫致富的“金钥匙”。伙牌镇张伙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有60户贫困家庭、87个贫困人口。该村水资源匮乏,绝大多数村民单靠种植小麦、玉米维持温饱,年景不好时,有的贫困家庭连温饱都成问题,是典型的“旱包子”、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在摸清致贫原因之后,动员村民学一门手艺,懂一项技术,让村民真正掌握脱贫致富的本领;走大户带小户、富户带穷户、带一个群体,共同发展致富的路子。工作队多次请畜牧林果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宣传种养惠农政策、传授科学种养技术。目前,已通过该村4个养牛大户带动15个贫困户建立了养牛专业合作社,3个养植花卉苗圃大户带动4个贫困户建立了花卉苗圃专业合作社,帮助贫困群众开启了脱贫致富之门。

  五、整合涉农资金支持产业发展。改“大水漫灌”、“撒胡椒面”为“精准滴灌”,加强扶贫资源的有效整合、精准使用,是打好扶贫攻坚战的关键。为此,我区以财政扶贫资金为“黏合剂”,紧紧围绕扶贫攻坚目标,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计其功”的原则,将新农村建设、财政、发改、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等部门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整合,形成强大的扶贫攻坚合力,投入农业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两年来,全区整合涉农资金2.5亿多元,按“田成方、路成网、林成行、渠相连”的标准,先后在双沟、张家集等乡镇迁村腾地、修渠开路、平整土地,新建高标准高产农田5.3万亩,机械化作业率达95%以上,平均每亩增产粮食达50公斤,实现了产业扶贫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