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雾霾难散或因高楼“铁桶阵” 6条风道被堵(图)

15.06.2014  11:45

图为:武汉城区不少地方高楼林立,密不透风 (记者刘大家摄)


楚天金报讯 □本报记者 解鸿震

前日,由湖北周边百余个秸秆燃烧点带来的一场大雾霾,突袭武汉。昨日,雾霾依稀减少,但有网友反思,雾霾笼罩城市上空迟迟难以散去,除了天气原因,以及工业烟尘、施工粉尘和汽车尾气等“助纣为虐”外,是不是还与如今城市高楼密集有一定关系——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挡了城市风道,导致雾霾徘徊不走?专家称,这一说法有一定道理。而且,遗憾的是,武汉5年前已经规划6条风道,但却多被高层建筑物堵了。

■ 记者踏访

江边湖滨高楼林立挡风道

昨日上午,昵称为“龙腾蓝天下”的微信网友在朋友圈里发帖称:前日晚7时,为什么武汉的PM2.5指数为600多,部分监测点PM2.5指数甚至高达800多,而周边的孝感、仙桃等地情况要好不少?湖北周边的农民几十年来年年烧秸秆,为什么近年来武汉才有这么明显的雾霾?

该网友认为,近期武汉雾霾严重,是多种综合因素在起作用,但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风道被高楼“铁桶阵”挡住,导致空气流通不畅,雾霾途经武汉后在此徘徊不前。而中小城市高楼不多,虽然也有雾霾,但很快就会被风吹散。

现今在武汉,风比较大的地方主要是两江和城中湖。昨日,记者来到汉口江滩。本来在汉口闹市区感受不到一丝风,但到了江边,顿感微风拂面。尽管江面上也有朦胧的雾霾,但感觉并不像闹市区那样压抑。

而长江两岸,则是高楼大厦林立的景象。正在汉口江滩散步、家住二七路的胡树福老人告诉记者,自从江边的高楼拔地而起后,他家之前在夏天能享受到的江风就越来越弱了。

汤逊湖目前是武汉最大的城中湖。记者驱车先后来到文化大道、江夏大道,在大桥新区和庙山一带的湖边,集中了十几个楼盘,越是靠近湖边越是三四十层的高层住宅楼。

■ 专家说法

风道若通畅雾霾就扩散快

对于网友的说法,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余庄表示,这种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如果武汉的几大风道畅通无阻,雾霾就会扩散得更快些。

余庄告诉记者,前晚8时,雾霾严重时,他曾到离学校最近的东湖边散步,感觉有风,他特意查了PM2.5指数为200多一点,而那个时候汉口市中心这一指数则达到600多。“这足见,有风,颗粒物就扩散得快一些,稀释得也快,悬浮物质沉积的时间短一些”。

另据从事除尘设备研发的武汉龙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专家黎在时介绍,根据气压不同,PM2.5悬浮的高度,从几十米、上百米到几百米不等。气压越高,悬浮高度越低;气压越低,悬浮高度越高。如果无风,或者是有风却被高楼挡住,这些悬浮物就会像被锅盖盖住一样,不断地向地面沉积,悬浮停留的时间也长。

早在2005年,余庄就最早提出武汉城市风道的设计规划,并被武汉市规划部门采纳。余庄表示,武汉地处冬冷夏热地区,冬季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如果规划建设好城市风道,给主城区引来自然的穿堂风,就能有效改善城市大气环境。

2009年出台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就明确提出,利用六片放射形生态楔形绿地,形成六条风道,为城区送来凉风。这六条风道分别是:东湖风道、汤逊湖风道、武湖风道、府河风道、后官湖风道、青菱湖风道。根据规划,六条城市风道将不允许兴建开发区,不允许高强度开发,但可适当发展休闲旅游业。“遗憾的是,至今5年了,江边、湖边还是不断矗立起高楼大厦。”余庄称。

■ 政府立法

将严禁高楼“铁桶阵”挡风道

就城市风道规划,2012年,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曾就如何有效控制城市风道、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委托香港中文大学建筑系教授吴恩融和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詹庆明教授共同组建团队进行研究。

昨日,詹庆明接受楚天金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看来,城市风道通畅,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热岛效应,还对雾霾扩散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詹庆明说,其实,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等原因,武汉的通风条件并不太好,夏天气流移动速度较慢,风力不强,主要靠季风,“多亏还有大江大湖这个天然的风力资源,带来不少江风、湖风。如果江风、湖风被高楼挡住了,它就只能顺江、顺湖而走,无法吹进城区。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系教授吴恩融曾在汉表示,“风道犹如城市的‘经络’,风道不通城市也会生病”。吴恩融建议,武汉在做城市规划时,应研究城市季风的方向,保留城市的主风道,避免障碍物阻碍通风;临江、临湖的楼宇需注意高度控制,越是临江临湖的房屋越要低矮,以免影响后面房屋的通风。

尽管2009年武汉就规划了6条“穿堂风”风道,但如今,部分风道仍在被房地产项目蚕食,一些风口被围进高楼大厦的“铁桶阵”内。为防止类似事情再次发生,2013年,武汉市人大将保护城市风道畅通写入《武汉市城乡规划条例(草案修改稿)》,拟通过立法,建立长效保护机制。若最终顺利通过审议,武汉将成为全国首个将城市风道写进法规予以保护的城市。

  据了解,武汉城市风道规划管理已列入今年的城市规划编制计划,将结合气象环境、建筑物和城市热岛效应等,确定风道总体布局规划,并明确风道宽度、风道上建筑的高度、开敞度、建筑密度等,明确各类要素的控制指标。

武汉今年200万补贴秸秆综合利用

楚天金报讯(记者戴辉 通讯员黄芹)12日,武汉空气质量全国摆尾,周边区域秸秆焚烧是导致武汉空气严重污染的因素之一。武汉市昨日宣布,今年将补贴200万元用于秸秆综合利用。

有关专家称,焚烧秸秆有四大危害。一是污染大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二是引发火灾,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三是易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四是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质量下降。

2013年,武汉市农作物年秸秆产生总量达254万吨。这些秸秆到哪里去了?武汉市农业局两型办负责人介绍,目前武汉主要采取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和材料化等“五化”方式对秸秆实行综合利用。

目前,武汉市各类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基地)423家,今年,武汉市政府投入200万元资金用于补贴秸秆综合利用的企业,到 2016年,武汉市计划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力保武汉的碧水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