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扶贫办简报(2016)第36期

02.09.2016  16:13

郧阳区:创新工作方法  决胜精准脱贫


  精准扶贫工作实施以来,郧阳区坚持把解决认识高度、重视程度、推进力度、落实精度作为抓好精准扶贫工作的突破口,以“精准扶贫、不落一人”为总要求,以“三年脱贫、两年巩固提高”为总规划,创新工作方法,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个方向引领。基于“绿色发展的根本目的是精准脱贫,精准脱贫的根本路径是绿色发展”的思考,从一开始把绿色发展与精准脱贫高度融合、紧密结合,作为工作的一条主线贯穿、根本方向引领,在精准脱贫中狠抓绿色发展,以绿色发展支撑精准脱贫。大力推进绿色搬迁,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选址上,本着集中集约保护生态的原则,尽量利用原有村庄或集镇,不占用耕地,少开山毁林;在规划设计上,能上楼的尽量上楼安置,统一面积标准、统一房型风格、统一绿化美化,打造生态家园。在五保户、准五保户搬迁安置上,为避免将来这些人自然消亡后,因房屋面积过小、过于分散而造成资源浪费,全部进行集中安置或集中供养,统筹考虑未来的养老产业发展和资源配置。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推进产业、经济、生态三化融合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实施一个主导产业、一个龙头企业、一个能人大户、一批实用人才、一个产业协会、一个美丽乡村、一笔产业基金、一方群众参与等“八个一”行动计划,生猪、羊、牛共存栏103万头,家禽存笼378万只,蔬果药油等产业基地近百万亩,基本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发展1亩以上经济林,户均养殖3头以上牲口、100只以上家禽,有力带动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两方力量调动。精准扶贫政府是主导、精准脱贫群众是主体,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必须充分调动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调动干部方面,与20个乡镇(场)签订年度脱贫攻坚军令状,出台精准扶贫工作考核办法、问责暂行办法和“3+X”工作考评办法,采取“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三个清单明责、“专项考评、明查暗访、大数据平台”三种方式督责、“预警提责、约谈问责、纪法追责”三级联动问责等超常规措施,层层传导压力,环环压实责任,加强督办考评,严格追责问责,同时建立精准扶贫网格化管理平台,对驻村工作队工作情况、易地扶贫搬迁推进等情况进行实时监督、考评,让包保干部真正沉到一线抓落实,涌现出了曹重浩、王光敏等一批包保干部先进典型。为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一方面,充分运用“群众工作法”,从进群众家、尝群众饭、听群众说、聚群众心等一些基础环节做起,按区直部门驻村干部一周至少3天、镇包保干部一周至少4天、村干部一周至少5天的时间要求,深入细致做好群众思想工作,让群众认识到精准扶贫是“自己的利益、干自己的事、自己干”。另一方面,通过组织20个政策宣讲团和26支演艺队、在电视台开设“一起过上好日子”栏目、设标牌贴标语等举措,大力营造“勤劳光荣、懒惰可耻”的舆论氛围,引导群众逐步走出思想误区,形成自力更生、主动参与的良好态势。目前,进城安置的首批667户保证金缴纳已达90%,贫困群众在搬迁建房、产业培植等方面的综合参与度达到了100%。    

  “三色”工程架构。以“红色强基、绿色固本、金色富民”三大工程为架构和载体,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在红色强基上,借县乡换届和村“两委”换届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和村“两委”班子,持续加大投入以强化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选派206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双联双建双培”、“双十星”争创等活动,全面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战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在脱贫致富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在绿色固本上,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理念,大力推进“绿美郧阳”行动计划、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培育循环利用、绿色低碳、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生产方式,全面启动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八月攻坚行动”,让群众享受更多的绿色红利和绿色福利。因地制宜发展小镇经济,初步形成了“悠然柳陂·恐龙小镇”、“古麇五峰·田园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建设雏形。在金色富民上,坚持把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增加农民收入上,以脱贫致富效果检验工作成效。重点运用市场机制和办法,引入有实力的市场主体,兴办产业,发展项目,辐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已成功探索出以樱桃沟为代表的旅游带动模式、以子胥湖为代表的能人带动模式、以安阳湖为代表的企业带动模式和以月亮湖为代表的基地带动模式等精准脱贫模式,通过企业、大户的引领带动,让贫困户就地务工领薪金、土地流转收租金、合作经营分股金、农家乐兴办农产品交易收现金,实现了多元化、无风险、稳增收的目标。    

  四大战区攻坚。按照军事化作战标准,在成立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精准扶贫工作指挥部,以20个乡镇场为作战单元的基础上,结合地域因素和产业布局,打破行政区划“藩篱”,融合优势资源,进行大整合、大融合、大联合,按流域将全区划分为环郧阳湖、泛滔河流域、堵河流域和丹江河流域四大脱贫攻坚战区,分别由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各领办一个战区。四大战区既关联又互补,基于每个战区的地缘、交通、资源、文化等相近,将相关乡镇的产业、易地搬迁、环境综合整治、五城联创等工作串联统筹起来,统一规划,跨界联动,增强区域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形成聚合优势、放大效应。区委领办的汉江流域环郧阳湖战区,依托城关镇花果山、谭家湾和杨溪的后山片区的区位、产业、生态、人文等优势,按照“汉水家园”的定位,对近150平方公里范围进行整理梳理、连片开发,发展城郊休闲游憩产业,将其打造成绿色发展、精准扶贫示范区,与城中心的中华水园、月亮湖、郧阳岛、子胥湖等重大旅游扶贫项目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共建环郧阳湖5A级景区,目前已初现雏形。区政府领办的沿堵河流域战区,将精准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特色文化融合,用3到4年时间,基本实现整体脱贫。

  “五个一批”统筹。修订完善《关于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及易地搬迁、产业扶持、扶智脱贫、金融扶持、医疗保障等五个配套方案和进城安置、旅游扶贫、劳务输出等N个专项工作方案,形成了“1+5+N”的政策体系,强力推进“五个一批”。在易地扶贫搬迁上,已下拨启动资金4.3亿元,确定集中安置点245个、完成规划设计193个、动工78个;在产业扶贫上,突出光伏发电、中华蜜蜂、乡村游、劳务输出四大重点,下拨产业扶贫资金1900万,每个乡镇1平方公里生态产业园建设、每村100名能人大户培育工作正有序推进;在扶智扶贫上,兑现教育扶贫专项资金和社会捐款1088.8万元、资助贫困学生9620人次,培训贫困劳动力和其他人员2393人;在金融扶持上,由区政府投入担保金,区农商行与20个乡镇(场)签订金融精准扶贫合作协议,已投放精准扶贫贷款2.5亿元,其中发放小额贴息贷款7900万元;在保障扶贫上,筹资近400万元为全区所有贫困户医疗保障对象购买了大额医疗补充保险,全面上调低保、五保标准并全部按月足额发放到位,为4683名贫困对象减免医疗费用40余万元。

  “六度”标准检验。把关贫困识别度,通过开展大走访、大核查、大比对、大清洗、大整改、大督查“六大”活动,共剔除不符合贫困条件的对象17529户58652人,新增贫困户776户3307人。严把施策精准度,对照“五个一批”,重点入户调查脱贫规划制定、项目谋划、脱贫时间安排等是否精准,是否对症下药、符合实际,千方百计让贫困群众得实惠、增收入、真脱贫。调动社会参与度,紧扣对口协作、定点扶贫、驻村帮扶、志愿服务等渠道,培育社会帮扶主体,汉江师范学院派出16名支教志愿者为200余留守儿童举办“希望家园”试点班,十堰麦田志愿者累计为南化塘镇君安希望小学捐款捐物30余万元,十堰市太和医院为全区贫困户提供“五个减免”服务。强化政策支持度,整合融合各行各业的惠农政策、惠民项目、惠农资金,集中管理、打包使用、统一调配,充分发挥政策、项目、资金整合后的倍增效益,同时以整合的资源为杠杆,成立城投、房投、农投、文旅投、林投、农发投、交投等多个融资平台,撬动社会资金投入扶贫,实施了一次性可集中供养300人的辽瓦福利院等重大项目,扶植了20多个绿色发展产业协会,有力带动了群众脱贫,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群众满意度,深入开展精准脱贫“查改促”活动,收集问题建议200余条,并根据群众反映,扎实开展扶贫领域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活动,组织专项巡察15批次,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13个、违纪违规问题线索6个,追究6名镇村干部责任,坚决做到脱贫成效如何群众说了算。注重社会公认度,注册开通精准扶贫微信公众号,在郧阳网头条位置设置“脱贫攻坚郧阳在行动”专栏,按时向社会通报工作进度,组建专班提前启动第三方模拟评估,真正体现让社会监督、让社会评价、让社会点赞。(中共郧阳区委书记孙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