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江岸区:关于促进女性社会组织建设发展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这两个总目标间具有深刻内在联系。建设法治国家,不仅需要政府依法行政,而且需要社会治理法治化。妇联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广泛的社会属性,应当在社会治理创新进程中化组织优势为治理优势。
妇联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应该是从传统的工作方法更多地转向社会属性和整合社会资源,也就是在工作中更多地承担起培育、凝聚和引领女性社会组织的职责,深入思考在政府与社会、市场与社会、女性社会组织与社会、妇女群众与社会的四对关系中妇联成为主体性力量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发挥,找准新时期的工作定位。
一、女性社会组织建设发展的现实与必然
一是形势的需要。女性社会组织指以女性为领头人的社会组织和服务妇女儿童家庭的社会组织。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正在急剧变化,各种利益关系也正在不断调整。目前,江汉户籍妇女24万,外来妇女14万,并且呈现出流动加快、分布复杂、需求多元的特点,尤其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她们对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需求以及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女性社会组织提供了多样的平台,能够高效地回应妇女群众的上述需要,让她们能够通过这些平台主动参与、表达责任、积极奉献,为江汉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尽己所能。
二是解决各类妇女问题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使得多元化的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例如,关注女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老年妇女的权益保护、遭遇家暴妇女及单亲母亲等弱势群体生存发展状况;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切实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任务还很艰巨,这些问题绝非妇联组织独家所能解决的,需要动员社会资源共同参与,持续进行。
三是增强妇联组织凝聚力的需要。女性社会组织作为一种妇女自我管理的主体,为妇联更广泛地团结和凝聚各方积极力量,扩大组织覆盖、增强自身活力,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发展和建设女性社会组织,既是妇联组织构建“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的客观要求,又是促进社会和谐、优化妇儿民生的现实需要,更是妇联组织引导广大妇女表达社会责任的有效载体。
二、妇联组织促进女性社会组织建设的定位与举措
1、妇联自身实现“三大突破”,促成妇女工作社会化。
一是工作方式的突破。要实现角色的转化,由过去妇女工作的“独唱”、“领唱”转化为“指挥”和“导演”,还要从自身循环的老“作坊”中跳出来,拓展开去,直面多元化的现代社会,运筹多层面的妇女工作走向,真正把妇女工作融入社会大舞台。二是工作对象的突破。大批妇女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更多的妇女融合于社会各阶层之中,因此,妇联必须要将工作触角延伸到社会所有领域,使妇联的工作对象在结构、层次、素质上实现新突破。三是工作主体的突破。妇女工作主体多元化是妇女工作社会化的主要特征之一。要根据工作内容、形式、性质的不同,把妇联组织做的工作,拓展到大家做,共同解决问题,从而突破在工作主体上单一化的旧模式。
2、整合部门力量,为女性社会组织发展提供机会。
借助社会方方面面力量为妇女儿童服务,建立起相应的社会化工作体系。一是建立社会化组织联络体系。搭建党和政府与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妇联组织必须面向社会建立开放型的社会化组织网络体系,将社会组织吸纳进来。二是建立社会化宣传体系。妇联组织以各相关部门为依托,形成社会宣传网络,扩大宣传覆盖面,将妇女工作渗透式宣传到各行业、各部门,让女性社会组织的工作找准着力点。三是建立社会化维权体系,有党政、司法等各部门的保障与支持,让女性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进来。四是建立社会化管理的智力体系,在高校妇女研究中心和各类妇女团体中发挥专业人员作用,为女性社会组织的持续发展提供技能支撑。
3、形成女性社会组织的“联合体”,凝聚团结妇女群众
从巩固培育女性社团组织入手,加强项目建设和队伍建设,探索聚拢和引领各类妇女社会组织发展的“枢纽式”建设管理模式 总体目标是抓好“三个层”:一是巩固核心层。进一步规范女性社会组织建设和运作,将原有的工作品牌做精做亮。进一步整合区级层面各类女性社团、志愿者团队的资源,加强专业化队伍的建设,增强她们项目化运作和实施的能力。二是培育紧密层。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妇联组织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大力培育各类服务社会公益事业的女性志愿者和社会团体,壮大“义工妈妈”志愿者队伍和各类群众性“草根”社团,借助参与公益创投活动的机遇,主动培育社会公益服务项目。三是拓展外围层。鼓励基层妇联因地制宜,创新非公企业妇女组织建设,探索和推广区域性、行业性妇女工作站,非公企业女性联谊互助组织、打工妹之家、新女性之家等灵活多样的女性自治组织发展。
三、我区推动妇女社会组织有序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如何引导、扶持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事关社会建设大局。据统计,目前我区在民政局登记注册的女性社会组织有33个,在社区备案社区女性“草根”组织据不完全统计有1000多个。这些女性社会组织如同一颗颗散落在民间的珍珠,需要一个枢纽型组织穿针引线串联起来,这正是区妇联新时期工作创新的重要举措,即实施女性社会组织成长计划,通过建立妇女儿童公益服务联盟,打造枢纽型妇联组织,为女性社会组织发展搭建孵化、培育、服务平台。
1、发挥“联系、服务、指导”三大作用,引导凝聚多元化的女性社会组织。近年来,我区各级妇联按照“积极引导、加快培育、优化服务、促进规范、发挥作用”的建设要求,创新引领女性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措施手段,努力形成更加开放、更为多元、更具活力的妇联社会工作体系。
由武汉外校张玉霞老师发起,一群热心亲子教育的家长成立的 “向日葵”亲子活动中心,凝聚了武汉城区200多个家庭。随着组织的成长,江汉区女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及时介入,免费提供场地,引导他们建章立制,培育和孵化这个组织早日登记注册,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种子的培育需要合适的土壤环境。近年来,区妇联抓住全区加强社会建设的契机,将“女性社会组织成长计划”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在社会组织大发展的环境中,谋求自身发展和作用发挥的空间。培育和发展了江汉区家政行业服务协会、早期家庭教育联盟、江汉女性人才促进会、张玉霞心理工作室、文锦律师工作室等女性公益性社会组织。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得女性社会组织获得了长足发展,直接受益和间接受益人群达到上千人。
江汉区女性社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主要是基于妇联、街道、社区等主管单位的推动,因此呈现出一个明显特点,即大多数是以兴趣爱好为结合点的社区组织,因此发展速度快但质量不够高,真正能够承接政府让渡职能的女性社会组织数量极少。调查显示,目前全区70%的社会组织不具备直接承接政府让渡职能的能力。区妇联工作人员在与多个草根组织的接触中了解到,不少都面临着“缺钱、缺人、缺指导”的困境,都希望相关部门发挥枢纽作用,真正为社会组织的孵化培育、合作共享、指导服务搭建平台,引领广大妇女有组织、有秩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此,2013年江汉区女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应运而生。该中心运作一年多来,在联系、服务、指导女性社会组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强化“人才、经费、平台”三大保障要素,构建立体式服务体系。
一是抓好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强鼓励各级妇联干部积极参加省市妇联举办的“公益创投”、“公益采购”活动,培养和锻炼社会工作实务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对女性社会组织负责人、女性群体领袖的培训,提升社会组织成员的社会化工作专业素养,不断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妇女群体需求的提高。
二是抓好项目经费筹措。争取妇女儿童民生实事被列入政府实事项目;主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项目,江汉区家政行业协会承接了为残疾家庭、高龄老人送家政服务。下步将政府实事项目“为困难家庭成年女性进行‘两癌’免费筛查”在2013年完成为低保家庭成年女性进行‘两癌’免费筛查基础上支持女性社会组织来承接完成。
三是大力推进工作平台建设。江汉区女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健全联动机制、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估制度,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同时,提升服务品牌,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能力,扩大服务人群,不断满足我区妇女儿童和家庭的多元需求。
3、把握“管理、服务、模式”三大关键环节,实现制度化长效化经营。
一是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对妇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管理服务、妇女社工项目的实施和女性社会组织建设等提出相关建设要求和规范标准,着力推进妇女社会工作的规范化发展。
二是推出重点服务举措。充分发挥江汉女性的网络优势,推出女性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在女性社会组织志愿者招募、女性社会组织展示、活动信息发布等方面,做好服务工作。
三是探索对接工作模式。培育、孵化一批女性社会组织,成立女性社会组织妇女儿童公益服务联盟,推动妇女社会工作项目与社区妇女儿童之家对接,以进一步提高妇女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
4、立足“妇女、儿童、家庭”三大重点领域,提供有个性有特色公共服务。
一是妇儿素质提升类项目:妇女儿童文明礼仪养成,妇女儿童健康身心塑造,妇女儿童文化艺术素养提升,妇女儿童社会责任意识增强,年轻女性正确婚恋观形成,少年儿童道德养成,新女性、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等。
二是家庭文化建设类项目:代际、夫妻、亲子和谐家庭关系培育,绿色、低碳、健康、科学家庭生活方式养成,平安、互助、和睦邻里关系构建,家庭融合等。
三是妇儿民生实事类项目:家庭暴力社会干预,儿童自护能力提升,困境妇女、儿童、家庭社会支持,空巢老人身心健康关护,困难单亲母子增能支持,流动儿童亲情关怀等。
总之,促进女性社会组织的发展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作为新时期的妇女组织必须抢抓机遇、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在拓展渠道、搭建平台、创新机制上下功夫,在江汉经济社会建设中努力提升妇女群众参与意识、着力探索妇女群众参与机制、不断增强妇女群众参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