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基层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26.12.2014  18:30

  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社会治理体系是现代化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在反映群众诉求,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调整利益格局,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增强社会活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协同党委政府共同营造公平和谐幸福的社会关系,是妇联组织的重要任务。为全面反映我市各级妇联组织,特别是基层妇联组织近年来在参与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方面的成功实践经验,了解存在的困难和制约妇联组织进一步发挥作用的因素,不断提高妇女工作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更好地发挥妇联组织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妇女的作用,武汉市妇联于2014年5—8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基层妇联组织参与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专题调研。

调研采取指定范围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在全市15个区内,按照城区与远城区全覆盖的标准,指定了江汉、硚口、汉阳、武昌、青山、黄陂等6个区,在6个区域内,考虑到基层妇联组织工作的差异性,在每个区抽取了1—2个街道(乡镇),4—5个社区(村)妇联组织,以及部分女性社会组织进行调研。

调研主要以书面汇报和现场座谈方式进行。共组织座谈6场,参加人员103名,收到基层妇联组织的书面汇报材料30余份,收集意见建议50余条。在全面分析整理调研资料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全市13个区上报的基层妇联组织建设相关数据和近年来的工作总结、先进典型申报材料等资料,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近年来全市基层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相关情况,对基层妇联组织反映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全市基层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体系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武汉市基层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现状

(一)全市基层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整体状况良好

调研结果显示,我市基层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整体状况良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基层妇联组织健全。 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妇联组织3390个,其中,区级妇联组织17个(含4个开发区),街道乡镇妇联组织162个(含街乡镇办事处),社区、行政村妇联组织3211个。社区妇联组织普遍建立“社区妇联-片区妇女小组-楼栋妇女信息员”三级工作网络,实行网格式管理。百步亭社区等还建立了五级组织网络体系。全市3211个社区(村)妇联均建有“妇女之家”,覆盖率达100%。与此同时,还建有一大批妇女文化社团、志愿服务组织以及主要为妇女儿童服务的社会组织,形成了“横到底,纵到边”的妇女组织网络,一批专兼职妇女工作者活跃在社区(村),为“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女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也为基层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

2 、基层妇女干部状态。 目前,全市社区中女性进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班子的比例达100%。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的女性分别是2687人和3787人,占我市新一届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成员总数的62%和63%。女性担任党组织书记的有620人,占总数的54.7%。其中,青山、武昌、汉阳三个区女性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人数分别占总数的72.7%、71.5%、70.5%。武昌区百瑞景社区11名社区工作者中,平均年龄28岁,8名以上具有本科学历,8名女性,全部经过社会工作培训,其中,有社工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1人。可以说,妇女干部撑起了社区干部的“半边天”。在全市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农村妇女参政热情高涨,登记的女性选民86.2万人,占总数的46.8%。目前,每村至少有1名女干部。担任村正职的女性数量和比例均比上届有较大提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社区(村)妇联干部的人员结构在换届选举后有了大幅优化,素质有了大幅提升,呈现出年龄轻、能力强、文化水平高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社区妇联主席多由社区负责人兼任。全市新一届社区妇联主席1134人中,由社区党组织、居委会负责人担任兼职社区妇联主席的有793人,占新一届社区妇联主席人数的70%。其中:由社区正职领导兼任社区妇联主席的有401人,占新一届社区妇联主席人数的35%。二是年龄结构进一步趋于年轻化。新一届社区妇联主席平均年龄43岁,年龄最小的22岁。其中,江岸区社区妇联主席的平均年龄40岁,江汉区社区妇联主席中35岁以下的占30.6%。三是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本届1134名社区妇联主席中,75%的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17%的人是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其中,江汉区新一届社区妇联主席中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占25.5%。在农村,村妇代会主任进村“两委”比例达到100%,其中,女性正职兼任妇代会主任的有18人,有39名女性书记、主任实现了“一肩挑”,是上届女性“一肩挑”人数的2.6倍。大量高素质妇女进入社区(村),特别是直接加入到妇女工作者队伍中,为基层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持。

3 、基层妇联组织参与面较广。 社区是人们生活聚集的主要场所,也是社会治理的区域。而女性由于退休早、家居生活时间长等特点成为社区的主流人群,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一批全职在家的妇女群体,更扩大了女性在社区中的比例。特别是女性喜群居、热心公益活动等性别特点,决定了女性成为社区管理的主要管理者,社区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社区服务的主要受益者。在某种意义上讲,社区工作就是妇女工作,做好了妇女工作,社区工作就做好了一大半。因此,基层妇联组织在社区工作中参与面极广,几乎涉及到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如,参与民主管理、民主议事、民主决策的自治管理工作,发现、处理、反馈各种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关爱弱势群体的慰问帮扶工作,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的文体活动,参与环境治理和文明宣传等志愿服务等等。

(二)全市基层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特点

1 、发挥女性善于沟通的特点,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 社区中的门栋长大多由女性担任,她们是社区舆情的收集员,也是社区矛盾的发现者,更是调处纠纷的主力军。如,汉阳区国棉社区15个党小组长全部由女性担任。在社区整体拆迁的过程中,她们发现社区居民有堵晴川桥集体情愿的想法,当夜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讲清道理,晓之利害,成功地化解了一起可能演化为社会矛盾的事件。再如,百步亭社区倡导女性社区工作者“进千家门,知千家事,解千家难,暖千家心”,经常到社区居民家上门坐一坐,大事小事问一问,碰到纠纷劝一劝,遇到难事帮一帮,让妇女及其家庭成员时刻能够感受到社区的关爱和温暖。特别是近年来,社区妇联组织主动融入大调解的格局,积极主动开展妇女维权信访代理工作,“抓早、抓小、抓苗头”,尽早介入矛盾,通过耐心劝导,有效疏导,及时教导的方式,有效理顺情绪,做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

2 、发挥女性亲和力强的特点,提升社区的文明程度。 以营造文明家风为主题,持续开展“和谐家庭”、“平安家庭”、“书香家庭”、“环保家庭”等特色家庭系列评选活动,倡导女性发挥在弘扬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引领广大妇女、家庭崇尚文明健康的先进文化,打造家庭文化特色品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组织开展女性读书、女性建设队伍建设、家庭趣味运动会、家庭才艺表演、书画展、摄影展等丰富多彩的家庭文化活动,提升居民幸福感和社区融入感。如,全市目前每个社区(村)基本上都有一支以女性为主体的建设队伍,百瑞景社区的“相约星期四,邻里见面会”、百步亭社区的“千家宴”、扬子社区的“街坊报、邻里节”等都成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品牌活动。

3 、发挥女性善良热心的特点,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 目前,全市建有以“爱心妈妈”为代表的各类巾帼志愿服务队,参与人数近10万人.每个社区都建有“巾帼服务队”,在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整治环境卫生、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关爱空巢老人、关爱残疾人等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如简易社区开展的“爱在继续不释手”活动,长期帮扶低保残疾家庭彭长菊家庭,华景社区“巧姐姐工作队”常年坚持为社区新婚家庭免费赠送手工花,紫阳社区免费向辖区居民开放“寒暑假中小学生日间托管中心”,四勿岗村的“农家互助社”农忙期间义务为缺乏劳动力的家庭栽种收割,袁家社区、墨水湖社区开通了24小时电话服务为居民服务等等,都以“小善举”解决了居民的“大问题”。

4 、发挥女性勤劳耐劳的特点,积极拓展家庭就业途径。 搭建妇女创业就业平台,带动妇女群众参与经济建设也是参与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基层妇联组织充分运用辖区资源,举办女性创业就业赶集会,提供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服务,组织开展家政、农业实用种植等妇女实用技能公益培训等,促进女性就业率提升,特别是积极探索符合女性特点的家庭就业新途径。如部分社区组织辖区妇女参与家政服务,对小区居民实行低偿服务,江欣苑社区将“非遗文化一条街”打造成为妇女创业再就业基地,青山区青宜居社区组织残疾妇女参加汉绣培训,对外承揽合同,组织妇女在家加工绣品出售,为提高社区居民家庭收入搭建了平台。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全市基层妇女工作始终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主动服务大局,服务妇女,帮助解决妇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各级基层妇联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工作,在“党政所急、妇女所急、妇联所能”的工作定位中,思考工作、谋划工作、推进工作,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文明进步等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二、基层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参与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是妇联组织的重要工作职责和主要工作方向。但从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制约基层妇联在参与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中进一步发挥作用的因素。

尽管社区的参与者、实施者、受益者的主体几乎都是妇女群众,但妇联组织的工作特色在社区中并不突出。主要体现在“三多三少”,即:应景型的活动多,常年坚持开展的活动少;临时贴牌的活动多,源头参与的工作少;联合开展的活动多,独立举办的活动少。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是妇联组织经费不足,“末梢神经”缺血。 全市妇联系统经费总体不足。市区一级尚可通过“人均一元钱”经费的到位得到一点活动经费补偿,社区、村一级基层妇联组织经费更为紧张。一是人头经费不能及时下拨,二是没有专门的工作经费,导致基层妇联组织在经费上面呈现出地域性与人员性差异明显的特点。经济较发达,辖区资源较丰富和妇联干部活动能力比较强的社区(村)能有效地争取到活动经费,相对而言,活动开展也较多、较有特点。而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往往只能是借助其他部门的工作经费或者临时申请经费开展活动,因此缺乏主体性。“其他部门出钱,妇联出人做事”是目前基层妇联组织的常态。如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社区(村)几乎没有专门的妇女工作经费,每年用在妇女儿童身上的工作经费也只在千元左右,还主要集中在“三八”  、“六一”等特殊节假日。

二是基层妇女干部负担过重。 目前,全市基层妇联组织虽然足额配备了妇联干部,人员结构和素质也有了大幅优化和提高,但基层妇干“兼职多、在编不在岗多、经济待遇低”的状况依然是影响了基层妇女工作激发活力的重要因素。调研显示,基层妇干普遍兼职2个,最多的兼职高达五六个之多。过多的兼职占据了妇联干部大部分精力,疲于应付各种日常性的工作,影响她们深入思考、主动实践一些妇女工作的创新举措,更谈不上打造地域性妇女工作品牌。农村基层妇联干部待遇偏低,年工作补贴仅在4000元左右,不少妇联干部既要忙妇女工作,还要忙农活、外出打工忙于生计,也影响了她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成效。

三是基层妇女工作创新发展的方法有限。 近年来,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围绕构建枢纽型组织做出了一系列探索和努力,但总体而言,离妇女群众的需求和当对妇女工作的新期待还有很大的距离:一是未能满足妇女群众需求多元化趋势的要求。随着武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变化,各个区域、来源、年龄、层次的妇女群体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由于她们的文化程度、职业背景、社会地位的不同,影响着她们的思想观念、兴趣爱好和需求。如:如何吸引近年来出现的一批全职家庭主妇群体参与到社区建设中,如何解决流动妇女迫切需要解决的子女教育知识普及问题等等。二是未能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的功能和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现有各类服务于妇女儿童的社会团体近万个,但妇联组织未能将其底数摸清,更谈不上充分发挥其服务作用。各级妇联在团结凝聚社会团体更好地服务妇女儿童群体,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方面缺乏经验,也缺乏意识。在发现孵化培育社会组织时缺乏指导经验,也缺乏管理的模式和成功的范例。导致目前基层以女性为主体的社团类型较单一,大都以文体健身团队和志愿服务团队为主。三是项目化运作经验不足。按照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要求,社会团体参与社会治理主要以项目化运作为主。由于我市整体项目化运作起步较晚,加之妇联组织参与不足,导致在项目策划、管理、风险控制、经费来源、评估监督机制等方面较为欠缺,目前正在进行的几个项目又缺乏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

四是基层妇女干部的综合素质有待继续提升。 一是要进一步提升参与意识。对社会治理体系建设认识不足,满足于做以往熟悉的工作,缺乏创新意识;思想局限,仅靠自身零星片面的理解,对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整体路径概念不清。二是要进一步提高参与能力。长期以来,基层妇干习惯于埋头做事,较少主动思考,凭热情干事的多,靠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少。调研结果显示,由于妇女群众的多元化需求,对妇女干部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更高更广,一个合格的基层妇联干部起码应该具备社会知识、心理疏导、法律常识、家庭教育、妇女创业政策指导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但由于基层妇联干部琐事多、杂事多、应急的事多,常常陷于日常工作不得脱身,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后期的知识结构更新远远满足不了妇女群众的期待,也影响了妇联干部参与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成效。三是要进一步拓宽参与途径。绝大多数妇联干部习惯于“听话干事”,较少主动开展源头参与工作,呈现出的工作成效往往就是“陪衬”,缺乏特色。调研显示,哪个地方的妇联干部源头参与的工作做得好,妇女工作的经费和效果就有保障,妇女工作就有声有色,相反,就会出现参与活动一个不少,报起帐来却说不清一个的现象,甚至出现直接拿其他部门的工作“贴牌”报账的事例。

三、思考与建议

当前,我国改革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稳定进入风险期,实现从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是党中央的最新精神指示。作为党领导下的基层妇联组织,参与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是创新发展妇女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基层妇联组织作为妇女工作的重要基石,首先要学习吃透精神实质,勇于迎接参与创新社会治理的机遇与挑战,积极发挥妇联组织的工作特色和优势,把联系和服务广大妇女作为工作生命线,推进武汉妇女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各级妇联组织要进一步明确任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  表述的一字之变,传递出深刻的内涵。社会治理实际上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管理。习总书记在同新一届全国妇联领导班子的谈话中,对妇联组织提出妇女工作要做实、做细、做具体的要求,反映出基层妇女工作的重要性。各级妇联组织和妇女干部要积极领会相关精神,提振信念,牢固树立妇女工作“有为才有位”的理念,从思想上重视并主动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以抓铁有痕的决心和行动,积极主动参与到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中,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半边天”的作用。

2 、进一步加强基层妇干培训工作。 要注意对基层妇联干部的培训。一是要注重培训实效性。除了传统的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学习外,要增加社会治理的相关知识、心理辅导相关知识的培训,为基层妇联干部量身定做培训课程。二是要注重培训针对性。倡导基层妇女干部具备群众工作专业化资质,鼓励或组织她们参加考试,取得心理咨询师资质、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有条件的话,可在基层妇联组织中组织集中培训,推行持证上岗。三是注重培训持续性。继续加大向基层妇联干部的倾斜力度,加强基层妇干的轮训力度,建立完善全市妇联系统的培训机制,力争使每一名基层妇女干部在一届任期内起码接受一次专业培训。有条件的基层妇联组织,要积极争取妇女干部参与各级党校、高校的培训机会,扩展基层妇女干部的视野和思路。

3 、进一步搭建整合资源的平台。 一是建立专家智囊团,由市妇联牵头建立,在市区妇联常执委、高校专家教授、等各行业的精英人才组成,定期指导基层妇女工作。二是树立资源共享的理念,探索形成官方+民间组织+草根社团的有效联盟。网络辖区内律师、教师、医生等有特长又热心妇女工作的志愿者,下功夫发现培育宣传一批“草根领袖”,扶植民间妇女组织发展壮大,吸引更多人才关注、关心和投身妇女事业发展。三是善于要借力借势。既要搭建社团组织服务妇女事业的平台,也要搭建妇女与社团、社团与政府、政府与企业、社团与社团之间的平台,要通过争取项目、项目转化、项目中介等各种手段,充分调动辖区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源动力。

  4 、突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特色。 一是鼓励基层妇联组织将工作关注点及时转向社会协调及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特别是有妇联特色和传统优势的家庭领域,围绕家庭文化、家庭教育、家庭服务等领域,做好“家”字文章,在参与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女性细心、爱心、耐心的特点,多做以情感人的暖心事,多做润物细无声的小事,打好亲情牌,做好人文化关怀文章,将党和政府的关怀通过妇联干部一件件小事送到千家万户,送到妇女群众身边。二是积极推动项目化运作方式方式。鼓励基层妇联组织结合自身实际策划实施项目,争取纳入政府购买项目名册,推动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类工作项目的实施。加强对妇联组织社会化工作的指导,面向基层适时组织妇女工作公益服务项目评选,逐步收集建立起妇女工作社会化运作的项目库,定期向基层妇联组织推介,每年制定项目工作创意指南,定期跟踪工作进度,对工作项目实行创意、审核指导。三是加大宣传力度。紧跟时代发展、社会发展的潮流,创新宣传工作思路,除传统媒体宣传外,更要充分发挥微信平台等网络自媒体等便利的宣传手段,及时宣传妇女工作,宣传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成功案例和典型人物。

5 、优化社区妇女工作环境。 一是各级党委要坚持党建带妇建,重视、支持基层妇女工作,二是妇联组织要主动作为,事在人为,发挥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本职工作,服务中心、服务大局。三是要积极争取将妇女工作纳入全市社区工作指南目录,使社区妇女工作开展有根有据。四是要积极争取工作经费,用于开展社区妇女活动。从横向对比看,工会、共青团、残联等部门都有财政拨付的基层工作经费,而妇联却长期空挡。六是积极争取政府购买公益岗位中增加基层妇女专干的岗位聘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