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建档立卡数据质量检查工作报告

11.11.2015  10:44
 

  根据省办《关于认真做好扶贫开发建档立卡数据质量核查工作的通知》(鄂政扶发〔2015〕24号)要求,11月5—6日,黄冈市扶贫办副主任何山带领业务科室干部到黄石市开展建档立卡数据质量交叉检查工作。此次交叉检查采取查阅资料、填写调查表、进村入户走访的方式进行,重点对黄石市及大冶市、阳新县2个县(市)5个乡镇8个村庄进行抽查,分别是大冶市殷祖镇新屋村、金牛镇铁桥村;刘仁八镇天灯村、八角亭村;阳新县龙港镇河东村、大桥铺村;枫林镇坳上村、大畈村;共计对80户贫困户进行信息采集。现就具体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建档立卡数据情况

  2015年启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核查工作以来,黄石市识核定贫困村153个,贫困户4.17万户,13.22万人。其中阳新县2014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村98个,贫困户35857户,贫困人口11.47万人;2015年精准识别后,全县共核定贫困村98个,贫困户13514户,贫困人口46886人;全市派驻98支扶贫工作队进驻98个贫困村。组织各级干部35857人结对帮扶35857户贫困户,实现了贫困村、贫困人口的帮扶全覆盖;同时,2015年落实了建档立卡数据动态管理,2014年脱贫3030户,9783人;2015年预脱贫1957户,6499人。

  大冶市2014年底建档立卡的贫困村55个,贫困户5883户、17750人;2015年精准核查后核定贫困村60个,贫困户8128户,贫困人口18432人;在建档立卡工作中,没有非贫困人口识别为贫困人口的情况,但非低保被识别为贫困人口的有2873户,9287人,已对错误识别错误的贫困人口进行清理。全市共派驻55个扶贫工作队进驻55个贫困村,落实5000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5883贫困户;2015年落实了建档立卡数据动态管理,2014年脱贫597户,1940人;2015年预脱贫636户,2099人。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精准识别。黄石市及大冶、阳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建档立卡工作。大冶市把建档立卡工作列入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的“一号工程”,严格按照要求落实精准扶贫“六个精准”。在全省率先召开以精准扶贫为核心任务的第六轮“三万”活动动员大会,启动扶贫攻坚“1+X”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相关文件精神要求,组建驻村工作队开展精准识别。将未脱贫人口纳入低保,实行扶贫与低保线的“双线合一”的扶贫方式,对贫困户、贫困人口实现了政策性托底全部脱贫。阳新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做好选派县直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阳新县镇区、县直单位扶贫工作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等工作文件,成立驻村工作队,通过“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责任、定对象、定规划、定措施、定成效、定奖惩”的工作机制,组织各级干部结对帮扶,帮助村级制定和实施脱贫规划,实现了贫困村、贫困人口的帮扶全覆盖。

    (二)认真核查数据,落实动态管理。严格按照“规模分解、审核确认、公示公告、结对帮扶、制定计划、确认登记、数据录入、数据更新”的步骤对贫困户、贫困村进行识别并建档立卡;严把审核关,组织工作专班对纸质档案、电子档案、扶贫手册、扶贫对象帮扶情况和动态管理等情况进行核查;对数据清理不符合要求、信息不准确及“失准”扶贫对象等情况及时更正;加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数据管理,实行脱贫销号的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精准扶贫对象。

    (三)加大信息化建设,强化档案管理。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全面实行信息化管理,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录入”。加强对档案资料的管理,进一步整理规范建档立卡扶贫对象纸质、电子档案,扶贫对象识别档案,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档案,扶贫工作队驻村联户帮扶记录,扶贫对象入档信息变动记录等各类档案资料,确保资料完整、准确。

  三、存在的问题

  在对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进行核查时发现几点问题:

  一是档案资料不完善。个别乡镇少数扶贫户存在扶贫手册填写不完整的情况。有的没有填写帮扶责任人;有的帮扶责任人未签字;有的无帮扶措施;有的帮扶责任人为本村干部,未更新为驻村扶贫工作队人员。

  二是2015年精准识别核查后总人数与2014年发生变化。其中大冶市贫困村数新增了5个,贫困户数新增3245户,贫困人口数新增了682人。其原因是将扶贫、低保双线合一,定为3300元,故人数较省下发任务数增加。

  三是结对帮扶工作有待提高。走访中发现绝大部分帮扶责任人入户不超过两次,没有帮助制定脱贫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