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县:立足精准精细 推进精准扶贫

17.09.2015  10:08
 

    

  今年以来,鹤峰县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竟进脱贫、全面小康”目标责任要求,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一)组织领导三个“”。一是队伍精干。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为组长的扶贫攻坚领导小组;抽调10名精干人员组建扶贫攻坚办公室,由一名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办公室主任,统筹协调各项具体工作。二是部署精心。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精准扶贫工作,使鹤峰精准扶贫工作做到了“四个一步到位”,即:对象清理一步到位、政策出台一步到位、资金捆绑一步到位、帮扶措施一步到位。三是考核精细。制定了乡镇精准扶贫目标责任考评办法、县直部门精准扶贫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将精准扶贫工作在综合考核中所占权重提高到60%。

  (二)因人施策三个“”。一是基本情况清。县四大家领导分别带队对全县51个贫困村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制约发展的主要困难等方面情况开展了调研,明实情、出思路、想办法。二是贫困对象清。严格坚持“户申请、村民代表大会评议、乡镇审查、县审核”和“两公示一公告”工作流程,系统清理出贫困对象20474户61510人。三是脱贫途径清。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明确了“五个一批”贫困对象的脱贫途径:开发扶持脱贫14552户44876人、教育助学脱贫2155户6465人、低保兜底脱贫2086户5219人、移民搬迁安置2210户7108人、医疗救助扶持1626户4397人。

  (三)因村派人三个“”。一是每个贫困村都有一个帮扶工作队。全县共组建帮扶工作队205个,统筹省、州4个帮扶工作队,按照一一对应的原则,与全县205个行政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二是每户贫困户都有一名帮扶干部。组织县、乡、村三级干部职工对所有贫困户进行包保帮扶,为贫困户送温暖、送思路、送政策、送技术、送项目。三是每个村党支部都有第一书记。全县选派205名党员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帮助所驻村建设好班子、谋划好思路、找准好项目、完善好制度。

  (四)扶贫措施三个“”。一是基础条件改善准。以改善贫困村路、水、电基础条件为重点,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农村道路建设优先安排产业发展路、经济断头路、出境断头路、组级砂石路;扩容改造农村供水工程,彻底解决贫困人口的饮水不稳定问题;提档升级农村电网,彻底解决51个贫困村“低压电”的问题。二是富民产业发展准。按照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穷人和能人都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原则,落实每个贫困村的产业扶贫重点扶持项目。三是公共服务提升准。大力发展教育、卫生社会救助等社会事业,填补贫困村在公共保障服务方面的空白点。教育扶贫重点抓好办学条件改善和贫困学生资助,卫生扶贫重点实现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农村低保重点救助五保户和一、二类低保户,使其保障水平达到贫困线以上。

  (五)工作机制三个“”。一是资金筹集新举措。把交通、水利、发改等各类涉农资金,按照“五个一批”分类整合打捆,坚持重点重投、集中投入,2015年全县已捆绑资金15亿元用于精准扶贫;采取“小额扶贫贷款保证保险”模式,建立1500万元的金融产业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大力推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参与式扶贫模式,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二是村企结对新模式。采取“企业+基地+贫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茶叶、蛋鸡、猕猴桃、生态旅游四大产业,确保实现2016年全面脱贫、2020年全面小康。三是社会参与新力量。整合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的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工作。走马镇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鑫农公司联系帮扶该镇18个村2107户贫困户,贫困人口6215人,采取“企业+基地+贫困农户”模式,通过基地建设,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等措施,带动贫困对象脱贫致富。走马镇李桥村青年自发成立“青年社”, 建立“微扶贫”平台,募集资金解决特困户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

  (六)驻村帮扶三个“”。各级帮扶工作队带着政策、带着真情为贫困村解难题、办实事。一是作风实。工作队员们驻村以后,都坚持沉下身子、静下心来长期工作在村、吃住在村,不走形式,不走过场。二是措施实。省林业厅工作队今年拟落实帮扶资金46.4万元,帮助白鹿村新修产业路、发展红心猕猴桃、种植四季桂花树等;州委办工作队协调资金43万元,帮助上村村发展冬桃300亩,建年生态土鸡养殖基地等;州民委落实资金100万元,帮助板辽村发展产业、改造民房、新修道路……三是成效实。在各级工作队特别是省州工作队的帮扶下,贫困村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村级阵地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村容村貌大为改观,村集体经济收入和贫困户经济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