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高铁工务段“钢轨整形师”让德国工程师表钦佩

22.04.2016  18:54
图为康超华(中)传授青钢轨打磨务知识 图为康超华正在测量钢轨绝缘接头

  中新网湖北新闻4月22日电 (高媛)武汉高铁工务段驻马店西客专车间维修工区班长康超华,2014年被评为“全路技术能手”,是公认的王牌“钢轨整形师”。他专注研究钢轨打磨技能,用自己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中演绎出不平凡的历程,让德国工程师都由衷地表钦佩。

   0.5毫米的经验误差,30年的技术沉淀

  在石武线开通前期的设备联调联试作业中,一向被誉为“免检产品”的康超华意外受到了上级临检的质疑。称其打磨的钢轨接头有0.5MM误差,与高铁“零误差”的要求不符,并要求他立刻返工重新打磨。康超华认为,并非所有的‘零误差’都是钢轨打磨高质量的体现。根据多年打磨经验判断,由于钢轨接头的部位有材质的特性与密度的不同,新线路打磨成“零误差”后,经过列车碾压,会导致钢轨不平顺,反而不利于线路安全。他带领团队完成的打磨的钢轨,最后都达到了线路质量的标准。

  康超华回想起刚刚入路的自己,便对钢轨打磨作业引起强大兴趣。“就像一条公路,经过重车的反复碾轧,路面会变得坑坑洼洼。这些病害会影响列车运行的平顺性,也降低了旅客乘车的舒适感。”面对陌生的机械结构、深奥的工作原理、强大的机械性能,他认为从事工务系统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钢轨的特性是硬,这也使得钢轨打磨工作考验人的耐心和意志,“尤其是到了夏天,一干起来就是连续几个小时,刚开始还真有点吃不消。”火花四溅的作业环境,笨重的打磨机具,机械重复的工作方式使许多康超华的“同年兵”都慢慢消磨了钻研这项技能的热情。而康超华利用业余时间刻苦攻读专业书籍,不断通过实操提高技能,至今,他绘制、书写了学习笔记20余本,打磨道岔300余组,练就了一手钢轨打磨硬本领。

   逼着德国工程师让价的“技术控

  在一次工务系统大型钢轨打磨作业准备期间,由于德国工程师出价过高而没有与其达成协议,以往过不了几日,铁路部门会再次找上门来请求援助。而这次由康超华带领的队伍打磨出来的钢轨,毫不亚于德国工程师的技术水平与专业程度。

  高铁无砟轨道打磨技术要求高标准严,夜间作业难度大,各局的钢轨打磨作业都会聘请“外援”。“同样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他们能做好我也能行!”经过现场仔细观察,他发现,德国技师团队在打磨钢轨时加入了打磨面光洁度的一个步骤,并采用多台机器定角度一次成型轮廓的办法。多台机器定角度一次成型轮廓的优点就在于,打磨机在往复打磨中不需要调整角度,每台机器以3度的角度依次倾斜,形成钢轨轮廓形状。于是康超华用起了他的土办法,在图纸上勾画出钢轨轮廓的形状,不断计算单机角度的变换量,最终攻下难题。

  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让康超华成了钢轨打磨故障处置的“120”、名副其实的“技术控”。只要遇到技术难题,大家都喜欢拨打电话向他请教。近几年,他将上班以来在钢轨打磨的故障处置实录以及要领技巧制作成口袋手册,清楚填写着打磨电机不转、集尘空压机不打风、进给油缸传感器无伸缩量反馈等在内的26个钢轨打磨常见故障处置方法。“在有限的天窗点内,一旦遇到设备突发故障或技术难题,这个真派上大用场!”工友们都为他点赞。

   一花齐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在高铁“走出去”的大环境下,康超华意识到要为企业储备坚实人才力量才能使中国高铁走出去更有底气。于是他主动请缨,组织开展了钢轨打磨培训班。

  “这里再打磨打磨,你戴着手套摸得不准,至少差2毫米。”刚开始,要求严格的康老师一度使得他的小徒弟们想打退堂鼓。康超华心里明白,他们与没有入路时的自己一样,认为工务系统都是干些粗活累活,技术含量并不高,然而,当下高铁飞速发展,从事高铁线路工的标准早已不能与那个内燃机车时代相提并论。

  于是他首先做的工作便是与学员们谈心交流,使大家明白从事高铁工作的责任与使命,建立奖励机制鼓励进步学员,手把手教授钢轨打磨要领,逐一讲述每台打磨机的使用方法、作用、以及作业标准。他希望通过自己“余热”,能够培养出一批打磨精英班,是高铁道岔维修水平更上新台阶,为“高铁梦”的实现贡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