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拟建全国首个内陆自贸区 七大领域先行先试

01.08.2014  10:45

  在家门口,花“白菜价”吃进口水果;想办公司,不仅手续大减,还能“先照后证”、减免税收;向海外零售发货,可集中报关、迅速退税……

  在目前国内唯一的自由贸易示范区——上海自贸区,这些往日难以想象的事情,已经成为现实。很快,我省企业、居民也将享受到同等便利。

  昨日,省政府在武汉召开“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启动先行先试工作”发布会,正式宣布以武汉东湖高新区(含东湖综合保税区)为主体,重点在七大领域先行先试,力争成为我国内陆首个自由贸易区(下称自贸区)。

  我省先行先试工作将在“面上”和“点上”(武汉东湖高新区)展开。全省范围先行先试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简政放权,包括推进行政审批目录化管理、继续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等;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包括规范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等。东湖高新区先行先试首批改革创新事项,涉及行政审批与服务、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科技金融、扩大开放四大方面,包括12类、26项具体事项。

  发布会上,武汉东湖高新区、襄阳市、宜昌市和省编办、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省工商局、武汉海关、省国税局、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外汇管理局湖北分局集中发布了先行先试第一批改革创新事项。

  负面清单:省内5地试点“非禁即入

  施行“非禁即入”、“法无禁止即可为”的“负面清单”管理,是上海自贸区最大特色之一。我省也正在拟定一份详尽的“负面清单”。

  不过,据省发改委介绍,与上海针对外资推出“负面清单”不同,立足我省以内资为主的特点,省发改委将牵头推出我省针对内资工业投资的“负面清单”。本月底之前,该清单即可完成编制。

  根据省政府规划,我省“负面清单”将于10月底之前亮相,并首批在武汉东湖高新区、襄阳高新区、宜昌高新区3个开发区试点;此后再在神农架林区、洪湖市两个产业特色鲜明的地区施行。

  “首批5个试点区域,都具有鲜明特色,要么是高新产业聚集,要么是旅游、农业发达。”省发改委副主任陈辉称,凡是“负面清单”上没有的事项,试点区域均可进行大胆尝试,将极大释放该地投资潜力。

  针对外商投资,省商务厅也正筹划制定一份“负面清单”。

  “湖北力争成为首个既推出外商投资准入前享受国民待遇,又推出外资负面清单的省份。”省商务厅厅长卢焱群说。

  扩大开放:进口水果肉类将变平价

  自贸区的特色之一,是开放程度高、贸易自由。作为申报全国首个内陆自贸区的主体,武汉海关、武汉东湖高新区昨日推出的一系列扩大开放政策,尤为引人注目:

  建设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平台;建设进口水果、肉类等综合性指定口岸;建设特色保税展示交易平台;发放“海外公民证”、“海外华裔证”、外籍高层次人才“绿卡”;在光谷发展外资服务业,允许外商设立独资服务机构、教育机构、娱乐场所……

  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人士介绍,上述一揽子政策,开放程度丝毫不亚于上海自贸区。其中,借助今年内启动建设的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平台,小微企业创业者可以邮寄、快递等方式,向海外顾客零售商品,订单生成后即可凭清单放行,且能集中报关、退税。

  而通过进口水果、肉类等综合性指定口岸,从地球另一端而来的进口水果、肉类,无需经福建等地,可直接进入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既能节省运费,又可享受保税区优惠额度更大的退税。如此一来,进口水果和肉类等商品的价格将大大降低,让每个市民享受到实惠。

  为了吸引外籍华裔、外商前来武汉创业、兴业,武汉东湖高新区已经为70余位“海归”精英发放了“绿卡”。今后,该区还将尝试以“海外公民证”、“海外华裔证”来吸引外籍高端人才。

  据介绍,“海外公民证”针对第一代外籍华侨,“海外华裔证”针对第二代外籍华侨,除无选举、被选举权外,他们分别可享终身免签、15年免签,可享武汉市民同等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