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取得阶段性成果!全总改革试点工作成绩单出炉

08.02.2017  16:31

2月6日上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召开。

会议听取了全国总工会、上海市、重庆市群团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报告,指出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那么,会议听取的《关于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报告》有哪些干货和亮点?一起来看看。

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5年7月23日,中央改革办下发通知,决定在全国总工会开展中央群团机关改革试点。

2015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8次会议,审议通过《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对推进党的群团改革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

经过一年的改革,目前,《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提出的7个方面27条改革举措均如期完成,原定制订25项文件制度而实际出台了35项,改革试点工作实现了既定目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与此同时,全总坚持以上带下,指导各级工会主动对接、及时跟进,整个工会系统改革全面展开、态势良好。

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以发挥全总党组领导核心作用为保证,增强了工会系统党组织的先进性纯洁性

1、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

2、坚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

3、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

4、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5、自觉接受中央巡视组对全总党组的专项巡视。

6、强化对工会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二、以整合机构优化职能为突破口,增强了工会组织的广泛性代表性

1、改进了工会领导机构人员构成在工会副主席、常委、委员、代表及内部工作部门人员的安排上,提高了劳模和一线职工比例,把更多普通职工中的优秀代表吸纳进工会领导机构。

全总十六届四次执委会议选举全国劳模、农民工代表巨晓林为全总副主席(兼职),全总十六届九次主席团会议推选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田辉为全总书记处书记(挂职)。

全总执委中增加劳模和一线职工12名,比例由11.6%增至15.4%;主席团成员中增加劳模和一线职工3名,比例由9.9%增至13.5%。

各驻会全国产业工会全委会委员、常委中劳模和一线职工比例均提高到9%以上,并分别增设2名兼职副主席。

2、优化了全总机关组织架构将6个主要职能部门整合为3个,新成立了网络工作部和社会联络部,职能部门总数减少了1个。5个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事业单位由18个减少到13个。

三、以改进干部管理方式为关键点,激发了机关干部的动力和活力

1、实行工会干部专挂兼通过“总量不变、调整结构”的方式,优化干部结构,探索建立了一支以专职干部为骨干力量、以挂职兼职干部为重要支撑的机关干部队伍。

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全总机关共接收了来自基层工会的32名挂职干部、23名兼职干部,并选派了46名机关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

2、拓宽机关干部来源渠道制定了《关于全总机关从劳模和一线优秀工会工作者中考录遴选机关干部工作的意见》。

3、创新局级干部推选办法在副局级职务晋升工作中,采取“三推两核一汇报”的方式推荐人选、确定考察对象。

“三推”是指对副局级职务人选先后进行3轮推荐;“两核”,即各部门推荐初步人选时进行“一核”,研究确定考察对象时进行“二核”;“一汇报”,是指在“二推”会议推荐环节,各部门推荐的初步人选向与会的机关局级干部简要汇报本人基本情况和近3年工作实绩。

四、以增强基层活力发挥作用为着力点,推动了工会工作的重心下移力量下沉

1、构建工会网络化组织体系

以开发区(工业园区)、建筑项目、物流(快递)业、家庭服务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以及社会组织等为重点,加大了工会组建力度,创新建会形式。

制定了《工会会员会籍管理办法》,拓宽职工便捷入会渠道,积极探索网上入会、手机APP入会等新途径。

制定了“十三五”时期工会农民工工作规划,广泛开展“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

2、做实基层工会工作

制定了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发挥基层工会作用的指导意见,深化职工之家建设,开展“六有”工会建设和“双争”活动。

制定了深入推进产业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意见。

制定了加强工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修订了工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提高了一线职工在工会委员会、代表大会代表中的比例,规范基层工会民主选举。

3、加大工会资源向基层倾斜力度

全总机关和事业单位精简编制25%,将精简的编制补充到任务繁重、力量薄弱的县级工会。

将全国工会经费全年收入的95%留在地方和基层工会,由全总本级集中5%,把其中的70%用于对下级工会的补助,重点投向基层工会。

4、密切机关干部与职工群众的联系

建立了基层联系点、调查研究、基层挂职任职、定期接待群众来访、谈心和征求意见等5项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把机关干部直接联系职工群众和基层联系点工作列入干部考核内容。

适应职工的作息特点安排工作时间,推广“错峰服务”模式。

5、强化工会资产服务职工的功能

制定了加强和规范工人文化宫管理、工人疗休养院管理的意见。

加大了职工书屋建设经费投入和建设规模。目前,职工书屋辐射职工5000万人以上,被列入公共文化设施范围,写进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草案。

五、以创新工作载体机制为切入点,提升了工会组织凝聚力影响力

1、着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职工群众。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把思想引领贯穿工会各项工作和活动,突出政治性、思想性和教育性。

2、叫响做实大国工匠品牌。

全总牵头组织大国工匠纪录片和新闻专题片,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3、创新职工建功立业载体和方式。

完善竞赛组织、评估、表彰机制,扩大了竞赛覆盖面,提高了职工参与率。

全总牵头就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开展调查研究,起草相关重要文件。

认真贯彻《中国制造2025》,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

4、完善工会维权服务制度机制。

扎实做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职工权益维护工作,引导和督促企业帮助职工多转岗少下岗、多转业少失业。

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逐步健全,平等协商和集体协商工作实现了数量质量双提升。

5、加大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帮扶和保障力度。

精准、分类做好400多万名城市困难职工的解困脱困工作。

加强农民工维权服务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

六、以建设“互联网+”工会工作新格局为手段,实现服务职工群众全方位全天候

1、实施全国工会“互联网+”行动计划

整合工会系统网络资源,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实现联系网、工作网、服务网整体合一、工会工作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实体和虚拟两大空间共同开展工作。

2、推行“互联网+”工会普惠性服务

召开全国“互联网+”工会普惠性服务现场推进会,总结推广地方工会构建“互联网+”服务职工体系的经验。

以“一片心、一叠卡、一张网、一个家”为抓手,打造全国工会系统服务职工网络。

开通全总微博、微信公众号,开发移动客户端。依托中国职工教育网开发“职工驿站”APP。

3、构建联系动员职工网上网下“同心圆”

发挥工会系统4000多个新媒体账号作用,积极参与构建清朗网络空间。

七、以实行工会工作社会化为抓手,拓展了联系职工的新途径新方式

1、联系引导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

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组织依法依规为职工提供专业优质高效的服务。

2、做好维护职工队伍稳定工作。

指导地方工会妥善处置职工群体性事件,及时有力化解了劳动关系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八、以推进全总改革试点为引领,促进了各级工会改起来强起来

1、按照双重领导原则加强对省级工会的领导。

进一步完善与省级党委沟通协调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工会工作特别是工会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建立与省级党委协调推进工会工作的运转机制。

2、强力推进工会系统改革创新。

对工会系统全面推进改革创新进行部署,充分发挥全总改革试点的示范效应、引领效应、推进效应、指导效应、督促效应,使工会系统改革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有机结合,形成了强劲推动的格局。

目前,31个省(区、市)总工会参照全总改革试点方案,均已制定了改革方案,工会系统改革创新全面展开。

资料来源:全国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