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做强”基层工会:从扩面到提质

18.12.2014  13:51

编者按 :

对各级工会而言,即将走过的2014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就工会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中国工会十六大确定了未来五年的目标任务;2014年,是落实这些要求和任务的第一年。这一年里,工会各项工作进展如何?哪些行动和事件值得我们重温?本报今起开设“工会重点工作巡礼/盘点2014”专栏,通过对几大关键词的梳理,展现中国工会一年来的积极作为。敬请读者关注。

【关键词】基层工会建设

【事件】2014年7月29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的意见》正式向全国印发;仅隔一天,全国总工会再向各级工会发出《中华全国总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规划(2014~2018年)》。

意见和规划作为全面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明确提出要将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纳入党政工作大局和工会工作全局考虑谋划,按照“巩固、发展、提高”的要求,以职工满意不满意、工会作用发挥充分不充分为标尺。其目标指向同一个方向:努力把基层工会建设成为职工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把广大基层工会干部锤炼成为听党话、跟党走、职工群众信赖的“娘家人”。

270多万个全国工会基层组织,2.9亿工会会员,1.1亿农民工会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会组织,中国工会已经拥有一份令世界瞩目的业绩。

不过,铺就庞大的工会组织网络并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2013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总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明确指出,要积极扩大工会工作覆盖面,努力把工作做到所有职工群众中去,使工会工作更贴近基层、贴近职工群众,更符合职工群众意愿。工会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更多到职工群众中去,依靠职工群众开展工作,使工会组织真正成为广大职工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

基层工会是工会组织的细胞,是工会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如果加以客观审视,一些地方的基层工会建设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工会组建与企业快速发展、组织形式多样化的特点不相适应;工会会员发展和管理与职工队伍迅速壮大、内部结构的深刻变化不相适应;工会组织体制、运行机制与基层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不相适应;工会活动的内容方式与职工群众多样化的需求不相适应;工会干部队伍建设与基层工会所承担的工作职责不相适应,等等。

夯实基层建设并充分发挥基层工会作用,把工作做到职工群众之中,扎扎实实为广大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方能筑牢党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

基于这一现实考量,增强基层工会活力,成为2014年工会工作的关键词。

“走下去”才能了解实情,开拓思路,寻找良策。2014年2月起,全总组成由书记处同志带队的5个专题调研组,用时近半年,分赴部分省(市)开展了加强基层工会建设问题调研活动,努力摸清制约基层工会发挥作用的症结,形成了一份长达6万多字的调研报告。与此同时,各省(区、市)也开展了大调研,了解本地区基层工会真实状况。

随后,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借鉴吸收调研成果的基础上,全总制定下发了《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的意见》,要求“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作用发挥为关键,以健全机制为保障,以职工满意为标准,突出服务职工、突出问题导向、突出改革创新,着力加强基层服务型工会建设”。

这份文件在全国工会系统引发了热烈反响——其提出的工作思路和目标,积极回应了多年来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反应强烈的问题。如乡镇(街道)工会、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组织体制、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基层工会主席的民主选举、教育培训、权益保障等难题。这让各级工会感受到全总致力于破解制约基层工会建设瓶颈问题的决心。

在出台指导文件后,全总研究制定了分工方案,将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细化为60项具体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全面推进实施。同时,把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到基层,为基层工会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据了解,2014年全总本级行政经费中,办公费和公务接待费等压缩了10%,而对下级工会经费补助则占到总支出的76.3%。

基层工会在哪里?如何发挥基层工会最大能效?在制定工作议题时,越来越多的上级工会把工作重心落到基层,变过去的“提要求”为“走下去”。视野投向基层,以职工需求为导向,工作重心、资源配置和组织力量下沉,已经成为工会工作的“新常态”。

四川、重庆、山西、广西等地工会通过创新工程项目工会、楼宇工会、市场工会、产业链工会等组织形式,吸引农民工入会;北京、天津、上海、河南等地工会着力构建服务职工工作体系,有针对性地增强服务职工能力,以服务凝聚职工群众;福建、山东、河北等地工会通过制定出台指导意见、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要求等方式,解决基层工会职责定位不清、人员配备不齐、经费保障不足等问题;江苏、海南、广东等地工会则通过完善基层工会民主选举制度、强化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基层工会干部履职能力水平……

从全总的部署到地方的实践,无不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在一如既往坚持“普遍建立工会组织”的同时,工会建设将更加强调“扩面与提质并重”,建立一批“转起来、活起来”,并以职工满意度为评判准则的基层工会,打通工会履行职能、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