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国家主席200多位将军是同乡 都来自湖北这个地方

09.10.2016  22:31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 - 新浪湖北
红安县革命烈士纪念墙 - 新浪湖北
董必武 - 新浪湖北
董必武与烈属、红安籍全国劳动模范徐正修交谈 - 新浪湖北
来源: n.sinaimg.cn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这是湖北红安县儿童口中都能传唱的民谣。国庆期间,新华社连发多篇文章,介绍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县。

   14万英雄儿女铸就红色名片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

  红安曾名为黄安。1927年,黄安、麻城3万余名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发动黄麻起义,攻打黄安县城,点燃了此地土地革命的火种,逐步形成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新四军敌后抗战的重要支撑点。解放战争时期,这里又成为中原突围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重要战场。当地自1923年党组织建立开始,至1949年全国解放,27年红旗不倒、斗争不息。

红安县革命烈士纪念墙

  革命年代,红安14万英雄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这里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223位共和国高级军事将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从这里踏上了长征征程。其中,红四方面军队列里,每3个人中就有1个红安人,每4位英烈中就有1个红安籍。

  1952年9月,为了表彰黄安人民革命斗争业绩,将黄安县正式改名为红安县,共和国以“”命名褒奖的县,这是全国唯一的一例。

   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

  徐向前元帅曾对红安县题词:“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 红安被誉为“中国第一将军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授衔的将军就有61位,居全国之首。

董必武

  董必武生于1886年,青年时代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20年在湖北建立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董必武在中央革命根据地从事党和红色政权的建设工作。1934年,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最高法院院长的董必武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他的妻子陈碧英却服从组织安排,去广东梅县开展地下斗争,从此生死不明。陈碧英送给董必武的手电筒,一直陪伴着董必武走完长征。

  抗战时期和日本投降以后,董必武作为中共代表之一,在重庆谈判中同国民党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新中国成立以后,董必武曾三次回到他阔别多年的故乡红安。几十年的革命生涯,半辈子的风雨沧桑,抹不掉他老人家对故乡的眷恋。

董必武与烈属、红安籍全国劳动模范徐正修交谈

  1956年4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董必武从杭州到武汉视察。14日,从武汉回到红安。在家乡三天,董必武和老乡见面,到农村走访,在红安县委机关召开座谈会,倾听群众意见。

  1958年3月10日,董必武和夫人何连芝随省委农业检查团到红安检查工作,第二次回到红安。视察马鞍山水库,看了集贸市场,还向红安县2000多干部作了报告。

  1962年5月11日,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的董必武与夫人何连芝,第三次回到了故乡。视察了红安县第一中学,参观了红安县博物馆,向红安县委提出改善民生的一些要求。1958年,他在家乡视察七里坪后,写下了题为《红安七里坪》的诗句:残垒犹存旧战痕,义军根据地传名。而今建设能跃进,不愧当年七里坪。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