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最后的党费

29.12.2014  10:51

  中新网湖北新闻12月29日电 题:最后的党费

  作者:郭姝言

  “尊敬的党组织:我就要与全体同志们永别了。在我生命最后的时间里,我向党组织交最后一次党费100元,请收下!在过去,我没有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没有做到应有的贡献,我深感内疚……”一个有着46年党龄的老党员、多年的村党支部书记付高登临终前留下最后遗言。

  最后的党费

  “父亲催交党费10多遍,临终的那天早上还在问我,有没有交上党费,付高登的女儿付凤娣哽咽的说道,“父亲不是很伟大,没有为国家做很多贡献,但他尽力了。

  付高登是夷陵区鸦鹊岭镇海云村原党支部书记,于2005年退休。2013年7月,付高登被检查出患上食道癌,后又扩散转移成肺癌。12月19日,病情恶化的付高登预感到自己不久将离开人世,他的视力已经模糊,趁着大脑清醒,在医院的病床前,付高登请前来探望他的村干部李忠福帮他记下临终遗言。12月21日,怀着对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付高登在医院与世长辞。

  “我的检讨书

  “我交代李哥的事是我工作中没有做好的事,这封遗书也是我的检讨书……”付高登的一生,和海云村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生命即将走向终结的时候,付高登仍然牵挂着海云村未来的发展。在遗书中,付高登对海云村“两委”班子提出了包括队伍建设、经济建设、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等7个方面的建议。据鸦鹊岭镇海云村治调主任李忠福说,村两委换届选举当天,付高登在病床上还在打电话询问当天换届选举的情况。

  “我们永远记得他

  “付老这人事业心特别强,工作勤勤恳恳,办事雷厉风行。在全体海运村人民心目中,他是个有魄力,有能力,正直清廉的好书记,我们永远记得他。”和付高登共事多年的退休村干部刘家权这样评价道。“付高登在工作中雷厉风行,说一不二,开会办事马上开始;会议一开马上下村。

  据刘家权介绍,海云村是2003年由原海云店、大步桥、赵河三个村合并而成的。付高登是之前的大步桥村书记,合并后任海云村党支部书记。村组合并之初,人心不齐,事多且杂,为了保大局和人心稳定,付高登带领一班人在一个月走访完22个组的每家每户,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和惠民举措,收集群众对村“两委”班子及村集体未来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全村的面积,付老是用脚步丈量的。”刘家权说,在当时的村领导班子里,58岁的付高登年龄最大,而且连自行车都不会骑,“每次走访,他都是步行,而且几乎都是在晚上。

  海云村经济基础薄弱,曾是有名的贫困村。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付高登因地制宜,组织村民开垦荒山种植桔树,让不少村民尝到甜头,成为“最先富起来的人”。在扩大种植面积,形成产业的同时,付高登还自己带头,将原来的老桔树进行品种改良。并在充分调研市场的基础上,鼓励村民大力发展养殖业,实行种养结合。在鸦鹊岭镇,海云村2组是柑桔整村推进的代表村;3组、5组则是种养结合的代表村。除了抓好经济建设,付高登还带领村民打通了大步桥至龙泉青龙村的断头路,方便村民出行,当地村民至今还念念不忘“要感谢我们的付书记!

  “一点也不意外

  在他最后的日子里,大女儿付凤娣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他的临终党费,也是委托女儿代交。对此,付凤娣“一点也不意外”,因为在她的心目中,爸爸就是这样一个人,

  为了治病,医保过后,全家一共花了近20万元。而来到付高登的家中,客厅里只有一台14寸的旧电视机、几张桌子、十几把木椅、简单的两组家具柜和一盏白炽灯。

  付高登曾说“拿了国家的钱就要为国家做事”,在同事们的眼里,他的“正直清廉、不讲情面”也是有口皆碑。除了好友联络感情,他平常也很少去村民家吃饭。在荆(州)宜(昌)高速建设之初的征地拆迁工作中,付高登逐户登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于补偿标准,他则一视同仁,即使是亲戚也不例外。他当时对亲戚的一席话“一颗大的柑桔树,国家标准补130,我不可能给你140;国家补90,我不可能给你95、100”,打消了一些人趁机“捞一把”的念头,使得征地拆迁工作顺利进行,确保了工程进度。面对为承包集体山林而又不想出较高价格的谢姓村民送来的高档烟酒,付高登直言“你今天要拿这个,那我们的事就不谈了”,保全了集体利益。

  付凤娣回忆起30年前,村民刘永科老婆生病,家里十分困难。付高登得知此事,和村里商议后救助了20元钱帮其度过难关。过年时,刘永科为了表示感谢,给他家送来了一斤酒、一斤白糖和一把面条。付高登当时就教育女儿,说:“你看见没?你帮助了别人,别人也会感激你。”并要她牢牢记住:“弱的时候不要自卑,强的时候要记得帮助他人。”后来,付高登将送来的东西拿到供销社,并自己贴了几块钱,换了一包磷肥,送到刘永科家中。

   “我要记住这条路

  对于儿女,付高登有着太多的愧疚。付凤娣说,“他一生都是这样,工作起来都顾不上家人,只是尽力把工作做好”。孙子刘皓说,“爷爷就是一个工作狂,他陪伴家人的时间几乎只有早晚”。

  “临终前他还嘱咐我,丧事要节俭,不要铺张浪费;他希望我们对他的离去不要悲伤,希望我们团结互助……”付凤娣眼含泪水,喃喃诉说着。付高登甚至交代好了自己出殡的路线,他生前曾说“这条路是我自己修的,我想从这里走一圈,记住它”。

  付高登走了,带着对党“没有做到应有贡献”和对儿女们“关心太少”的“内疚”,离开了为之奋斗一生的海云村,他的心里,有眷恋、有不舍、有深深的遗憾……而在海云村村民的心里,亦有无尽的怀念和哀思……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