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精准审计推动贫困对象从"比较精准"走向"更加精准"

16.12.2016  20:10
  近日,湖北省政府和有关部门采纳审计建议,积极开展对贫困对象精准性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经过剔除识别不准的贫困人口、补录新识别的贫困人口,全省脱贫攻坚的目标更加清晰,扶贫对象从“比较精准”走向“更加精准”。截至10月底,该省锁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79万人。

  今年上半年,湖北省审计厅组织对全省37个重点贫困县、享受片区政策县和57个“插花地区”贫困对象精准性进行全覆盖审计,发现因相关部门履职不到位、各地执行贫困标准不一、建档立卡系统管理不规范等原因,导致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不够准确,一些不符合贫困条件的人纳入了建档立卡系统,如财政供养人员、城镇居民、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村干部及其家属、私营业主等等。

  审计情况引起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省政府迅速印发了《湖北省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专题审计整改工作方案》和《关于迅速开展全省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回头看”“大核查”工作的通知》,明确开展“回头看”和“大核查”的内容、方式、步骤、时间和具体要求。

  省扶贫办在第一时间完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培训,培训对象涉及市、县扶贫办主任、部分驻村工作队队长、1520个贫困村村支书及基层工作人员。各地将当地纪委大数据比对结果与审计发现问题数据合并核查,组织10万名基层干部和驻村干部进村入户,甄别、确认疑似对象,补录因灾、因病、因学致贫返贫人口及其他遗漏对象,剔除不符合条件人员,逐项核准、核实建档立卡系统贫困人口数据,保证扶贫对象符合国家政策规定。

  为切实规范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工作,湖北密集出台完善相关制度办法。省政府先后制定下发了《贫困人口识别负面清单》、《关于贫困人口规模、民主评议和公示公告等若干问题的说明》、《关于做好全省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扶贫开发建档立卡数据管理的意见》,明确贫困人口识别“一票否决”9种情形和贫困人口公示公告、精准扶贫档案台账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数据采集、录入、清洗、监管等程序,划定各级管理权限,层层压实责任。(李捷、梁卫斌)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