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县残联:把服务对象当亲人 与残疾朋友心连心

26.11.2014  16:50




残联是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服务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广大残疾人对党和政府的评价和信任。因此,在全县开展的“把服务对象当亲人”为民服务主题实践活动中,谷城县残联立足部门职能,牢记宗旨,把树立“亲情服务”意识,实践“亲情服务”行动作为提高服务效能的根本出发点,促进了全县残疾人事业的和谐稳定科学发展。


树立亲人理念,开展需求调查。亲人就是亲近的人、自己的家人,像父母,如兄弟姐妹,把服务对象当亲人,就是一种血浓于水的关系,就是亲情。活动中,县、乡、村三级残联组织的全体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亲人理念、把握核心实质,全部深入一线,开展入户调查,仔细询问和详细了解每名残疾人在生活救助、社会保障、康复服务、辅助器具服务、接受教育、就业帮助、托养照料、扶贫开发、住房保障、无障碍改造、权益维护等方面的现有服务状况、托底服务需求等,倾听残疾人心声,拿出专项资金专门印制、发放和填写调查问卷11200多张,掌握了全县11022名持证残疾人和0—15周岁非持证残疾儿童行踪去向、联系方式、服务需求等方面的情况,做到了与辖区内持证残疾人的见面率在95%以上,基本做到了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在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全县残疾人基本生活状况与需求数据库,以数据为支撑,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各类别残疾人的特点,研究具体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切实增强残联组织与残疾人的血肉联系。在“零距离”走访的同时,自费印制政策宣传手册2100多册,便民服务卡10000份,全部送到残疾人手中方便他们咨询联络,上门为225名重度残疾人办理了二代残疾人证,百余名助残志愿者还积极主动深入残疾朋友家庭开展心理疏导、关爱帮助等贴心服务。


解决民生关注,同创幸福生活。聚焦残疾人朋友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县残联以为民服务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创新自选动作和活动载体,重点实施“三项关爱工程”,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大幅提升残疾人朋友的幸福感。一是“康复工程”。将17名0—6岁贫困残疾儿童纳入抢救性康复工程进行救助,为120多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为13名肢体残疾人进行手术矫正,对110名康复救助对象进行康复知识指导,对100名病情较轻的精神病患者免费发放了药物,对病情较重的20名精神病患者提供了医疗救助,为50名盲人进行定向行走训练,免费各类残疾人配发轮椅、助听器、助视器、助行器等辅助器具72件(套),在城关镇黄康社区建成了高标准残疾人康复服务示范站。二是“就业工程”。组织102名残疾人参加全县举办的“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现场达成就业意向37人,扶持13家福利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72人,在农村选择40个贫困残疾人家庭,开展土鸡养殖扶贫活动,为每户提供土鸡苗200只、精饲料100斤。为68名残疾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40万元,出资8000元扶持了2个城镇残疾人自主创业,以此带动扶持更多人就业,联合谷城国安驾校兴建了湖北省第二家残疾人汽车驾驶员培训基地,联合县就业局、中山职校等机构开办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举办了为期两个月的第十四期盲人保健按摩师培训班,共培训盲人学员25人,就业率达100%。三是“保障工程”。争取民政部门将5100名残疾人优先纳入低保对象,将951名残疾人纳入农村五保供养,其中集中供养427人。为全县1800名特困残疾人按月发放生活补助,把225名无生活自理能力的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纳入“阳光家园”托养计划,发放护理补助,每人每年600元,资助残疾人大学新生2人。争取县人社部门为640名重度残疾人免费办理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522名重度残疾人免费办理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为208名残疾人发放了社保补贴23.9万元。争取卫计部门将残疾人新农合住院报销免除起付线,并提高报销比例,属于低保对象的残疾人除享受大病救助外还可享受封顶8000元的二次报销。为22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实施了危房改造,为10个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争取县司法部门为残疾人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3件,代写法律文书25件,提供法律咨询52人次。


规范服务要求,提供周到服务。对现有的5大类8项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项进行了流程再造,明确责任部室、责任人和联系电话;明确办结时限,将法定办结时限细化到每一个具体环节;明确收费标准,凡是没有法定收费依据的项目一律不得收费。制定诚恳接访制。对前来办事人员要求,必须做到“六个一”,即: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请坐,一杯茶水暖心,一句稍候暖情,一片真心办事,一声慢走送行,彻底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话难说”现象。进一步加强了残疾人劳动服务所规范化建设。就业服务机构的人员统一着装并持证上岗,规范设置了就业服务室、盲人按摩指导室、职业能力测评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室,新建了窗口服务大厅,统一制作了机构职责制度牌和就业服务流程图,并全部上墙。在办公楼的醒目位置张贴办事流程图,公开人员身份、职责和办公电话,开通便民服务热线,做到一站式服务,以充分调动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