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环卫工纳凉点调查

30.07.2015  10:44
 

湖北武汉,酷暑当头,环卫工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确保城市环境卫生。王筝/CFP

       

济南

有自卑心理,不愿麻烦别人,担心脱岗受处罚

环卫工进纳凉点“羞答答”

专家建议,多做些沟通和交流,把好事办好,让纳凉点真正成为环卫工的清凉之家

本报记者 孙覆海 本报通讯员 葛红普

进入中伏以来,山东省济南市如同“火炉”,高温天气继续发威:且不说行人稍微一活动,就是一身大汗,单说工作在马路上的全市8000多名一线环卫工,他们冒高温,忍受汗流浃背,依然工作的场景,更是令人动容。

为了给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环卫工提供一些休息的地方,济南很多地方都陆续挂上了“纳凉点”的牌子。目前,纳凉点已达到3200余家。环卫工只要看到“纳凉点”这个标志,就可以进去喝水、吃饭和休息,以避炎炎酷热。

那么,高温天气里,环卫工对纳凉点的印象和使用情况如何?对此,《工人日报》记者在济南街头进行了走访,发现不少环卫工对纳凉点不是很“感冒”。究其原因,首先是环卫工大多来自城郊或边远农村,有自卑心理,总觉得自己是扫马路的,身上脏兮兮的,进入纳凉点难为情;再者,习惯了在路边、树荫下休息,不愿麻烦别人;此外,还担心脱岗受到处罚;而一些纳凉点仅仅挂个牌子,缺乏宣传和引导,这也导致不少环卫工不知道附近就有纳凉点,也就谈不上去那里避暑纳凉。

7月27日下午,《工人日报》记者冒着36℃的高温,来到位于经十路上的济南泉盈大酒店。这是一家四星级的饭店,目前,其四家分店都设立了环卫工纳凉点。环卫工不仅可以在这里避暑纳凉,而且,酒店每天会安排专人,给就近的环卫工免费提供西瓜、绿豆汤、藿香正气水等防暑物品。

“今天太热了,干不大一会儿,身上衣服就全湿透了。”环卫工刘长郢目前负责经十路历山路至山大路路段,对于这里的纳凉点,老刘告诉记者,“这些好心人关怀我们这些扫地的,让我们心里很感动。可不管咋说,我们穿着这一身工作服,身上脏乎乎的,进去太难为情。最多进去喝点水,就赶紧出来了。”

老刘的话,得到了其他几位环卫工的肯定。“星级酒店这么干净,我们浑身都是汗,到里面坐怕不合适,真不好意思进,怕影响人家。”

据酒店销售部周经理介绍,针对环卫工心中的顾虑,他们酒店调整了纳凉点位置,将纳凉点设在了酒店门口的保安亭,这样一来,环卫工感觉好了许多,十几天来,每天都有不少环卫工来这里休息纳凉。

除了不好意思外,不少环卫工称不敢随意离岗。“道路要时时保洁,不能无人值守。”在经二纬一路口,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环卫工说,她不敢远离,怕领导来检查,如果见不到人会被罚款,“都是在路边找个阴凉地休息”。

在采访中,一环卫所负责人也坦承,环卫工都有自己固定的保洁区域。每天,有管理人员巡查,如果发现保洁不到位或脱岗,轻则被处罚,重则会被辞退,所以不少环卫工“宁可在太阳底下晒,也很少进店休息”。

针对这个问题,记者从济南城管局了解到,为确保环卫工作业安全,济南市之前下发通知,气温超过35℃时,自当日中午11点至下午3点30分,停止保洁人员户外作业,其他时段根据气温变化适度安排。

“包括午间高温允许脱岗的时间,环卫工还可以在其他一些情况下去纳凉点休息。”济南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只要是高温天,或者环卫工感到身体不适,都可以去歇脚点休息,这都不算脱岗。

28日上午9点多,路面上已是热气袭人。在经二纬三路口,忙了大半天的环卫工杨福来(化名)正忙着收拾工具,准备休息一下。“天太热了,稍微动一动就出汗,还好这里梧桐树很茂密,可以在树荫下面歇歇。”老杨说。

当记者问及是否知道附近的一些店铺提供纳凉点时,老杨一脸茫然,“人家的铺子,没事咋能进去,这不是耽误人家的生意嘛。”

环卫工不知道附近有纳凉点并非个例,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环卫工年龄偏大,全市50岁以上的环卫工占到60%以上,文化程度不高,接受外来信息较慢,加上宣传引导不到位,根本不清楚纳凉点是怎么回事,也就谈不上去纳凉避暑了。况且,记者在走访中还发现,一些路段几百米范围内的临街商铺根本没有纳凉点。

此外,虽然今年以来,济南环卫工纳凉点已经突破3200家,其中不乏临街的一些酒店、银行、超市等较规范的商家和机构,不过,对于拥有近700万人口的市区面积来说,这个数量还远远不够。

针对纳凉点存在的这些问题,山东社科院教授王向阳认为,纳凉点本是一件大好事,彰显着城市的温暖和大爱,但要结合环卫工的实际情况,多和他们沟通交流,可以邀请他们在工作之余,到店里搞一些趣味、联欢等活动,加深感情。此外,对纳凉点还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让每个纳凉点都能真正成为环卫工的清凉之家。


北京

规定严格,工作时间聊天休息将被视为怠工个别商家“假开大门”,关爱还需真正落实

环卫工难进爱心纳凉点大门

本报讯 (记者北梦原)7月28日下午1点半,数百名环卫工人从北京朝阳路附近十多个班组工作点出发,橘红色的身影很快在朝阳区最繁忙的两条街道上散布开来。尽管刚下过一场大雨,但北京并未因此变得凉爽,朝阳区地面气温依旧突破了35℃。

厚重的橘红色工作服显然并不是为了防暑而设计的,不少环卫工在前往工作地点的途中已经开始擦汗、解扣子。

有预测认为,受厄尔尼诺影响,全球将迎来最炎热的一个夏天。7月中旬,为了应对接近40℃的高温,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环卫工人从40人增加到120人,以减少每个人的作业时间。北京环卫集团增加了城市主干道和环线上的洒水频次,并将一线环卫工工作时间缩短一半。

在网络上,一场大规模的关爱环卫工行动也在进行。“拒绝车窗抛物;嚼过的口香糖,用纸巾包起再丢……”以举手之劳减轻环卫工作业强度的倡导得到了许多网民的响应。还有人提议,街边的商家为环卫工提供纳凉避暑场所,山东、浙江、四川等地已经有一些店铺向环卫工敞开了大门。

然而,《工人日报》记者采访发现,环卫工想在炎热的夏日里享受到这份清凉并不容易。

记者在网络上搜寻到北京一家声称每天免费向环卫工提供无限量冷饮的西餐厅,然而,其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他们对此并不知情,目前也没有相关打算。其关爱与呼吁仅仅停留于网络上,并没有真正落实下去。

除了个别“假开大门”的商家,对那些真心实意的商家而言,想为环卫工提供纳凉服务的想法或许也是多余的,接受采访的环卫工都表示几乎不可能踏进他们的店门。

“我没有见过这样的店,也不会去这样的店。”今年56岁的李师傅,已经当了7年的环卫工,现在负责一段500米长人行道的环卫工作。打扫这条路段,李师傅只需要1个小时,但打扫完后他并不能休息或离开,他需要一遍遍地来回巡视,确保地面清洁。

“有垃圾不行,搬个凳子坐下来也不行,更别说进旁边的店休息了。”李师傅专注地挥动着扫帚对记者说,“其实和你聊天也不行,巡视员看到了会罚的。罚一次去年是100元,今年已经变成200元了。”

记者采访多名环卫工均得到了相同的回答——他们不可能进路边的店铺纳凉或休息。工作时间内的聊天、休息都将被视为怠工,擅离岗位处罚将更重。

一位环保队班长向记者表示,工作时间内,他们有严格的管理措施,但环卫工的休息时间也将得到保证,“我们不少工作队现在都装了空调,中午环卫工可以在里面休息。”同时,这位班长对免费纳凉提出了怀疑,“我们休息时间是在上午11点到下午1点半,但这段时间餐馆正是营业高峰,它会空出来接待环卫工吗?”


只敢打水 不敢休息

——北京平谷区“环卫工人爱心休息点”见闻

本报讯(实习生曾芸)为方便环卫工休息,北京市平谷区文明办、市政管委、环卫中心等部门2014年启动了“环卫工人爱心休息点”工程,这些休息点覆盖了绝大部分街道,环卫工人可以就近找到休息点。这些休息点的利用情况如何?7月27日、28日,笔者前往平谷区采访,发现酷暑之下,多个休息点里都没有环卫工的身影,座位上空空如也。

平谷区委文明办工作人员告诉笔者,这次“环卫工人爱心休息点”工程是第一批试点,他们从区文明单位选择了14个试点单位,包括中国农业银行平谷支行、中国建设银行平谷支行、国网北京平谷供电公司以及创世兴和堂医药有限公司和滨河街道办事处等14个单位利用各自所属的网点、门店建立起17个“环卫工人爱心休息点”,由环卫处提供线路,尽量覆盖到所有的街道。如今,他们正在筹备第二批试点单位,让休息点的密度越来越大,以缩短环卫工与休息点的距离。

不过,接受采访的多名环卫工都表示,在休息点里,他们只敢打水,不敢休息。在世纪广场附近,一位刚刚交过班的环卫工刘大姐告诉笔者,她每天都会去这附近的建设银行和郁金香建材商店打水喝,“现在天可热,家里带过来的水一下就喝没了,我就会去这附近的休息点打水,有时一天两三次,店里人好,都让我打水。”但是打完水她就出去了,从没在店里或者银行休息区里休息过。

在府前大街附近清扫的李师傅,每天去附近的农业银行打水两次。但他也从不在里面休息、纳凉,打完水或者上完厕所就出来。他告诉笔者,之所以不去休息最主要的原因是平谷环卫处有明确的规定,环卫工上班期间不能离开岗位休息。他说:“我们队长会来检查,如果我们去远处休息被他看到了,会罚款。”

在路边一块小树荫中,胡师傅正在小憩,他身边正放着从北京银行打来的水,当笔者问他为什么不留在银行里坐坐时,他回答:“我从来不去里面休息,单位有规定不能这样做,因为清扫马路本来就是我们环卫工的本职工作,马路随时都会脏,隔一会儿就有叶子、塑料袋之类的,休息点虽然近,但离我也有一定的距离,如果我去休息了,这条街道的环境就没保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