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荆门蓝”不再稀缺

12.06.2017  10:41

让“荆门蓝”不再稀缺

作为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荆门交上了一份合格答卷

   湖北日报讯 记者杨富春 通讯员贾学颖 初夏,荆门人几乎天天在朋友圈晒蓝天白云。监测表明,1月至5月,153天,荆门市有110天空气质量优良。据统计,该市前5个月优良天数同比上升16.9%。

   大气污染治理,是该市环境综合治理的缩影。作为全省唯一的第二批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3年示范期结束,荆门交上了一份合格答卷。

   每年曾吃掉两块水泥砖

   荆门市区夹在东西两座山之间。以前,南有荆州水泥厂,北有葛洲坝水泥厂。无论冬夏,刮南风还是吹北风,满城尽是水泥粉尘。荆门人自嘲道,“每年要吃掉两块水泥砖。

   几年前,荆州水泥厂外迁,原址建起天鹅广场,花木葱郁,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2015年,葛洲坝水泥厂也搬迁至偏远山区。

   市委书记别必雄说,生态立市是荆门发展路径,只有将生态“负资产”转化为生态“正资产”,才能长远发展。“抑尘、压煤、控车、禁烧、提标、增绿”多管齐下,荆门市“蓝天行动”十大工程终见成效。

   不仅要有蓝天,还要有碧水。荆门推进污水处理全域全覆盖,率先将污水处理范围覆盖乡镇,52座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已完成投资533亿元,480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正在推进。

   该市还有全国首个土壤修复产业园,进行4万亩土壤修复试点,目前已研发200多个菌种资源,实验成功后全国推广。

   三大措施,筹措环保资金

   节能减排,投入巨大。3年示范期,荆门市规划实施247个总投资45.49亿元的示范项目。截至去年底,累计完成投资55.29亿,占投资计划的122%。

   常务副市长李涛介绍,全市各级财政部门通过整合财政资金、创新金融政策、引入市场机制三大措施,筹措资金。

   整合土地、城建、环保等渠道资金,与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奖励资金统筹使用。3年来,共整合各类财政资金62.19亿,带动各类投资308.77亿元。“缺了这些资金,葛洲坝水泥厂搬迁,竹皮河流域治理等大项目,不可想像。”李涛说。

   运用金融手段,扩大财政政策效应,吸引社会资本。2015年,市财政局筹资10亿元成立农谷投资有限公司,设立市级产业发展基金。通过基金运作,以股本方式投入湖北圣通石化有限公司、湖北荆珠化工有限公司、国安新能源(荆门)有限公司等节能减排企业6.1亿元。

   PPP模式则是解决乡镇污水处理项目的手段,以县市区为单位集中打包,整体推进,由县级财政补贴缺口部分。通过PPP模式,竹皮河流域水环境治理、杨树港污水处理厂等节能减排项目相继落地,吸引社会资本36.76亿元,为荆门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

   节能减排永远在路上

   京山县永隆镇是养猪大镇,沿永隆河分布大小上百家养猪场,猪粪污染河水难题,曾让各方头疼。

   京山粮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生产肥料,去年10月运行,仅两个月,就收集2万多吨。

   粮泉公司董事长田定国介绍,我们与京山县政府签订了流域环境服务合同,将项目建设资金绩效考核从项目建设期延伸至项目运营期。“预计今年可以处理畜禽粪便20万吨、农作物秸秆4万吨,生产价值9200多万元的有机肥和无机肥。真正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田定国说。

   荆门市长张依涛说,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涉及财政政策多、部门多、领域多,必须在体制机制上创新,发挥财政资金最大效益,才能达到示范目的。

   经过3年努力,荆门绿色生态新城有了漳河新区模式;镇、村污水处理有了客店模式;循环经济有了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模式、农产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虽然3年示范期结束,但节能减排工作永远在路上。”张依涛说。

 


2017年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超过1400亿元
  [摘要]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7年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超过1400亿元
  中国财经报网讯 据财政部消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各级财政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优先保障重点,加大扶贫资金投入。据初步统计,2017年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超过14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860.财政厅
湖北深化放管服改革 节能审查不再作为项目核准前置条件
  省发改委近日印发《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