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林记当完原告当被告 四“股东”称合同无效(图)

13.12.2014  12:52

图为:原告和面馆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书

图为:今年5月份的面馆股东大会变更决议上有四原告签字

楚天金报讯 记者严华 通讯员廖环

蔡林记诉老蔡林记商标侵权一案开审不到半个月,作为原告的武汉蔡林记商贸有限公司就被人告了。近日,武汉市蔡林记热干面馆“股东”姚忠堤等四人,将该面馆和蔡林记一同告上法庭,要求判决两被告间商标使用权转让为无效。昨日,江汉区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

背景

两个“蔡林记”案中牵出另一桩案

6年前“蔡林记”商标转让今起纠纷

上月27日,本报报道《两个“蔡林记”对簿公堂抢招牌》的消息时(此案尚未宣判),“武汉蔡林记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蔡林记)还是原告,不过半个月,蔡林记便成了被告。这戏剧性的一幕背后,到底有何内情?

故事要从2013年5月13日说起。当天,一家悬挂“老蔡林记”牌匾的小吃城在江汉路隆重开业,随后,蔡林记向江岸区工商局投诉。

工商局调查后认定,老蔡林记与蔡林记注册商标构成近似,严重误导消费者,侵犯了蔡林记的商标专用权。随后,对老蔡林记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其停止侵权并罚款5万元。

不料,老蔡林记并未摘招牌,却在户部巷距蔡林记百米之外开了家新店,并在武汉多个窗口地带和蔡林记展开贴身肉搏。最近一年多来,老蔡林记更是陆续在户部巷、常青公园、利济北路、新湾二路、湖北大学对面、洪湖市等地接连开起了七家老蔡林记门店。

蔡林记不甘示弱,分别向多家老蔡林记属地的工商部门递交了投诉书。老蔡林记见招拆招,也就江岸区工商局的行政处罚决定提起了行政诉讼。

由于该行政诉讼至今仍未判决,其他接到投诉的各地工商部门也因此多处于观望状态。只有洪湖市工商局,上月底对老蔡林记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当地老蔡林记拆除包含“蔡林记”字样的标识,并处罚款12万余元。

今年8月,蔡林记向武汉市中院提起诉讼,要求老蔡林记立即停止使用包含蔡林记字样的标识。就在该院上月开庭审理此案之时,老蔡林记的代理人在庭审中提出,“武汉市蔡林记热干面馆”(以下简称面馆)的四位“股东”已将该面馆及蔡林记告上江汉区法院,并提出“蔡林记”商标系蔡林记于2008年非法获得,应立即停止使用。

昨日,江汉区法院开庭审理的便是这样一件案子。

三方说法

四位原告“股东”身份尚有争议

被告出示四人2003年退股协议书原告出示今年股东大会上四人签名

昨日是本案第一次开庭,起诉状称,第一被申请人(面馆)未经股东会议同意擅自于2008年10月15日与第二被申请人(蔡林记)签订《商标注册证转让协议书》,该协议内容严重侵犯申请人的合法权益,请求判决协议书无效。随后控辩双方各自提交了证据。庭审结束后,楚天金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

面馆:商标转让是内部协商决定

面馆的代理人吴宏敏律师称,2008年面馆和蔡林记的商标转让是经面馆内部协商决定的,商标转让合同是在双方共同协商、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的,双方履行了各自义务,并就“蔡林记”商标办理了过户手续,没有侵害第三方权益。他同时强调,四位原告其实早在2003年就从面馆退股并买断了工龄。

蔡林记的负责人则直指这起案件是有人操纵,因为上月诉讼过程中老蔡林记的代理人就是本案的原告代理人。“种种巧合不得不让人怀疑这起诉讼的意图。”蔡林记执总王永中表示,无辜卷入诉讼让蔡林记开始面对不知情媒体及公众的质疑。

蔡林记的代理律师陈福安则称,这是一起缠讼官司,目的就是为了延长侵权时间,把市场搅浑搞乱。

原告称当年只买断工龄未退股

而原告的代理律师喻冰原对上述观点给予了否认。他说,自己确实同时代理了上述两起案件,但这并不违法,“只要原告愿意,我就有权代理”。他同时出示了今年5月份面馆股东大会的变更决议,指出上面显示有四位原告姚忠堤、张经纬、方艳萍和彭开基的签名,这说明时至今日四人仍是面馆的股东。

对此,吴宏敏回应称,确实有这份决议,但决议上二三十位股东的签名都是代签的,“面馆沦为空壳已经上十年,没有注销是因为还有近百位退休职工的社保等关系还需要这个户头存在。这份决议也只是为让面馆进行企业变更登记办理手续而已”。

为证实四原告确已退股,吴宏敏出示了四原告2003年7月分别和面馆签订的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协议书,该协议书为格式合同,根据第三条第一款,面馆将乙方的工令(龄)股和扩充金一次性返还;根据第四条,乙方退股买断工令(龄),即日起自行缴纳养老和医保金。四份协议书各自有姚忠堤、张经伟(纬)、方艳萍和彭开基的签名(印章)和手印,以及“武汉市蔡林记热干面馆”的印章。

这四份协议书是否真实?由于昨天四位原告只到场了三位,其中一位还表示姓夏,另两位则始终不肯告知姓名,并向记者表示不愿多谈,所以无法向原告核实。只是夏姓原告一再向记者强调,当年只是买断了工龄,并未退股。

喻冰原表示,他会将相关证据呈给法庭,一切都得等法院来定。而蔡林记负责人则称,当初之所以没有要求注销面馆,也是为了面馆的退休职工考虑,没想到留下了这样一个麻烦。

蔡林记百年风雨路

20世纪20年代末 第一家“蔡林记”热干面馆在汉口满春路口开张营业。

1955年 由私营改造成公私合营企业。

1966年 由公私合营转为国有国营。最兴旺时,每天烹制热干面可达1.2万份。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 步入发展高峰期,1天卖出1200公斤左右热干面。

1995年 办理品牌制品和服务类商标注册。

1996年6月 与厚生理餐馆合并。

2000年2月 开始办特许经营。同年4月,第一家连锁店开张,此后店面数在湖北达到100家。

2003年—2008年 停业长达五年之久,甚至一度在武汉销声匿迹。

2008年 为振兴老字号,在各级政府支持下,2008年10月,蔡林记热干面馆负责人与新成立的武汉蔡林记商贸有限公司代表人签订了《商标注册权证转让协议书》,将面馆的企业字号及产品(热干面)的商标注册权证一同转让给后者,也就是现在的蔡林记。

2009年2月 蔡林记直营店落户户部巷,每天食客爆棚。

2010年1月 扩大产业链,涉足产品工业化生产,创新推出热干面挂面和瓶装芝麻酱,进入大型超市。

2011年6月 蔡林记热干面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