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80后“药材大佬”胡应斌

11.11.2020  15:32
胡应斌和工人正在整理收获的川牛膝 邹明镇供图

   中新网湖北新闻11月11日电 (邹明镇 张迅)时值金秋,恩施市板桥镇新田村的山上秋色怡然,黄的、红的、绿的叶子相映成辉,煞是好看。趁着阳光正好,村民们房前屋后的院坝里,都铺满了牛膝、大黄、云木香等药材,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香味。

  板桥镇金云中药材合作社负责人胡应,正在和工人们一起,把加工好的药材装车。创业20余年,这位朴实的80后青年,凭着果敢的性格和勤劳的双手,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基地、加工药材,将产品卖到五湖四海,成功闯出了一条“药材”致富路。

   艰苦探索寻找致富路

  11月8日上午,久违的太阳晒得正辣。清早起来的胡应斌,正忙着和几个工人一起晒大黄。

  “我读书不行,但是擅长做实事,药材生意前前后后已经做了20余年。”胡应斌笑着说,空空的头顶上只剩下几根头发在阳光下招摇。

  然而貌不惊人的胡应斌并没有夸口,他早就是板桥镇新田村首屈一指的“药材大佬”。

  上世纪8、90年代恩施的农村条件很差,胡应斌父母都是农民,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家境十分困难。童年的胡应斌读书并不用功,父母忙于农活也没怎么管他,调皮的胡应斌挣扎着读完小学就辍学了,还未成年的他,只能在家帮父母干些农活,日子过得越发艰难。

  新田村平均海拔超过1600米,山大人稀、交通不便。然而这里的气候条件,却十分适合某些中药材的生长,村里的农户家里多多少少都种了些。

  “辍学在家没事干,经常就是跟着父母种药材、挖药材、晒药材,慢慢就懂了些药材知识。”胡应斌笑着说,这也为他和这些草木的不解之缘埋下了伏笔。

  17岁那年,胡应斌在家人的帮助下,开始尝试着做药材生意。初来乍到,虽说认识些本地的生意人,但对真正的买卖经营却是一窍不通。如何去收购药材、寻找客户,胡应斌都得靠自己一步一步摸索,这让他走了不少弯路。药材虽说市场潜力很大,但是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也很高,产品的品质、储存的方法、流通的手段都会决定一单生意的成败。胡应斌边学边做,每一单生意都不容易,日子是过得走,但是离发家致富还相差很远。

  2005年,新婚不久的胡应斌生意上遭受到重大打击。由于经营不善,加上药材价格不好,亏损了10多万元。家里的积蓄所剩无几,他一气之下,放下了药材生意,去到外面务工。

  务工的4年,胡应斌过的十分辛苦。由于缺乏技能,胡应斌只能在工地上干体力活,日晒雨淋自然是免不了。从早到晚,在钢筋水泥中,胡应斌肩挑背扛一天下来,腰酸背痛,回宿舍倒头就睡,连和家里通个电话都变成了奢侈。

  每个月的工资发下来,胡应斌除了留下1000元生活费,其余的都寄给了家里的老婆孩子。只有到年底的时候,才能回家看看亲人,对妻儿的牵挂时常让他辗转反侧。现在胡应斌经常回忆道:“那4年才是人生中最难熬的”。

   辗转创业缘定中药材

  转机出现在2010年。

  胡应斌经过几番思想斗争,决定回乡重新创业,他要继续未完成的梦想。这一次,胡应斌改变了思路,决定发展药材基地。然而摆在胡应斌面前的,还有3道难题:资金、技术、销路。

  爬坡过坎,一切还得靠胡应斌自己。除了这几年打工存下的钱,胡应斌还向周围的亲朋好友寻求帮助。打听到当时政府有“金融惠农”政策,胡应斌喜出望外,向银行贷款30万解决了燃眉之急。

  解决了资金问题,胡应斌接着又寻找专家指导,他先后向板桥镇和恩施市的农业专家请教了种植技术。在专家团队的建议下,胡应斌承包了200多亩田,边学边做,基地的发展慢慢步入了正轨。

  有产品还得有销路,为此胡应斌又走上了市场开拓之路。他先后到安徽、重庆、广东寻找客户。人生地不熟,胡应斌为了节省开支,住拥挤的多人间、吃方便面是常有的事。

  皇天不负有心人,胡应斌的奔波没有白费,手中的客户资源越来越多。现在,许多上市公司包括太极集团、天津红日集团、云南白药都成了胡应斌的合作伙伴。

  就这样,胡应斌负重崛起,一路开拓,药材事业渐入佳境。

  2020年,胡应斌的合作社生产、收购、加工、销售各类中药材4000余吨,总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实现毛利润400余万元。胡应斌成为了板桥镇远近闻名的“药材”大户,被推荐为板桥镇“最美创业者”的候选人。

   带动农户助力攻坚战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自己富裕不算富,还要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走上富裕路,这是胡应斌的初心。

  “老百姓要从土里刨出‘金疙瘩’,还得种收益更好的作物。”胡应斌说道。合作社成立之初,新田村周边村民就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以及长期务工等形式,参与到中药材种植产业中来。合作社每年光开出的工资就达50多万元,解决了20多人的就业问题。现在,很多村里留守的老人妇女在家门口就能有事做,有钱赚。

  “这些年,胡应斌带领周边群众发展基地,吸纳群众就业,对村里的产业发展贡献很大。”新田村党支部书记王志明说道。

  胡应斌的金云中药材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免费育苗和技术指导,带动新田村30户农户年均增收5000余元。除此之外,该专业合作社还在重庆奉节建立了2个中药材加工厂,光是工人就有150余人,形成供销一条龙的中药材产业,辐射带动村民依靠种植药材走上脱贫致富路。

  善于筑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如今的胡应斌信心满怀,他说:“我的成长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家乡群众的帮助,我一定要再接再厉,当好这个致富带头人”。(完)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