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综述

07.09.2015  12:47
 

  抢抓难得机遇  推进精准扶贫

  

     

  8月15日,市委、市政府在罗田召开精准扶贫现场会以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强力推动精准扶贫各项工作高效运转。现将我县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精准扶贫工作进展情况

  (一)成立机构,组建专班。成立了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的扶贫攻坚总指挥部。下设1个办公室,设在县委办公室,抽调8名同志集中办公;设立5个工作专班,即产业扶贫工作专班、易地搬迁工作专班、政策兜底工作专班、社会扶贫工作专班、金融保险工作专班;设立3个工作组,即宣传组、督查组、考核组。

  (二)研究政策,出台方案。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扶贫政策,出台了一系列工作方案:一是出台了关于推进精准扶贫“3456”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二是制定了精准扶贫时间表和作战图;三是出台了精准扶贫工作考核办法;四是制定了精准扶贫攻坚战军令状和驻村帮扶责任书;五是印发了扶贫小额信贷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贷款担保实施细则。其他相关方案文件正在积极研究制定当中,准备9月上旬召开全县精准扶贫攻坚工作誓师动员大会。

  (三)召开会议,精准识别。8月14日,召开了全县选派驻村帮扶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工作动员会,下发了《选派机关单位党员干部任第一书记》、《县领导联村、县直单位包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和《精准识别贫困户工作方案》三个文件。坚持瞄准贫困村、贫困户,各驻村帮扶工作队迅速进村入户,在精准识别贫困户和驻村帮扶工作上做到了“五个全覆盖”。一是实行统一标准识别贫困户,落实“一纳入”、“四看”的工作要求,做到精准识别全覆盖;二是对全县所有贫困户逐一建档立卡,建立县、乡、村三级贫困户登记联网管理台账,做到精准录入全覆盖;三是对全县新识别的贫困户开展地毯式走访调查,因户制定脱贫计划,户户制发《扶贫手册》,做到精准走访全覆盖;四是对全县313个行政村派驻帮扶工作队,实行驻村干部与原单位工作脱钩、与帮扶对象脱贫挂钩,做到精准帮扶全覆盖;五是对全县107个贫困村、后进村、难点村派驻第一书记,坚持“因村派人、强化责任、精准配置”,做到精准派人全覆盖。

  (四)完善考评,严格奖惩。一是制定了严格的考评办法。将工作效果与各单位的评先表优、干部的提拔任用挂钩,奖惩兑现分明,确保精准扶贫工作有目标、考核有依据、奖惩有尺度,促进各级干部真抓实干。二是实行重点工作重点部署,落实专班重点抓,科学合理安排,做到一个方案督办实施、一个结账奖惩兑现、一项工作一抓到底。

  (五)营造氛围,强化宣传。一是广发宣传标语鼓动;二是办好工作简报推动;三是开办电视专题促动;四是利用网站平台带动;五是配备信息员与联系媒体报刊联合驱动。

  二、我县下一步精准扶贫工作的总体思路和打算

  (一)总体战略和工作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坚决限时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到2017年全县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脱贫摘帽;2018年起,全面打扫战场,巩固提高扶贫攻坚成果,到2020年稳定实现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有、两不愁、四保障”目标,基本实现农村小康主要监测指标。一是全力决战三年。时间节点为从现在起到2017年,全面实现“越线、销号、摘帽”。也就是到2017年底,实现9.46万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越过贫困标准线、78个贫困村全部销号,摘掉国家重点贫困县帽子。二是巩固提高三年。时间节点为从2018年起到2020年,进一步巩固提高脱贫成果,确保政策措施不变、投入力度不减、帮扶专班不散,到2020年力争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全县所有农村行政村,达到“十通”、“十有”的工作目标。

  (二)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结合我县实际,县委、县政府决定,举全县之力,实施精准扶贫“3456”行动计划,即:用3年时间,强化实施整村推进解困一批、市场主体参与帮带一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一批、整合现有政策兜底一批等“4个一批”举措,大力推进茶叶产业、茶乡鸡、药材产业、乡村旅游、电商扶贫等5大产业扶贫工程,创新金融扶贫、资金投入、驻村帮扶、社会参与、项目管理、考核评价等6项扶贫工作机制,确保所有贫困户按期脱贫。

  1、推进“4个一批”。一是实施整村推进解困一批。三年内,累计整合涉农部门资金3亿元,重点实施78个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建设,确保每村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不低于12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不低于200万元。二是市场主体参与帮带一批。探索创新“政府+市场主体+贫困户”、“社会+市场主体+贫困户”、“能人大户+贫困户”等三种扶贫模式。三年内,以现有扶贫政策资源为牵引,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能人大户、农村中小微涉农产业化企业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280家,帮带贫困户2万户。三是易地搬迁项目安置一批。三年内,整合相关部门搬迁项目3亿元、农发行易地搬迁贷款8亿元等专项资金共计11亿元,帮助5000户贫困户实现易地搬迁。四是整合现有政策兜底一批。在“两无”(无劳动能力、无脱贫能力的贫困户)人员安置、医疗救助、教育助学、培训就业等四个方面实现“政策性兜底”。围绕“四个一批”,大力实施三个80%的扶贫行为导向政策。即80%的扶贫资源导向“四个一批”;80%的涉农部门项目导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产业发展和贫困人口能力建设;80%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导向用于精准扶持到村、到户、到市场主体等工作。

  2、实施“5大工程”。把产业扶贫作为重中之重,全力实施产业扶贫“553工程”,即按照“政府+银行+公司+基地+贫困农户”的“5位一体”模式,全面实施茶叶产业、茶乡鸡、药材产业、乡村旅游、电商扶贫等5大产业扶贫工程,达到政府、市场主体、贫困户3方共赢目标。一是茶叶产业扶贫“1311工程”。重点扶持从事茶叶经营的市场主体100家,向从事茶叶生产经营的贫困户户均提供3万元扶贫担保贴息贷款,支持1万户贫困户通过发展茶叶产业,力争实现贫困户户均增收过1万元。二是茶乡鸡产业扶贫“1331工程”。重点扶持从事养殖业的市场主体10家,向适合培植发展以“茶乡鸡”品牌为主的养殖业的贫困户户均提供3万元扶贫担保贴息贷款,支持3千户贫困户通过发展适合本地的养殖业,力争实现贫困户户均年增收过1万元。三是中药材产业扶贫“2321工程”。重点扶持从事中药材产业的市场主体20家,向具有中药材种植意愿和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提供3万元扶贫担保贴息贷款,支持2千户贫困户发展中药材产业,力争实现贫困户户均增收过1万元。四是旅游产业扶贫“5331工程”。重点扶持从事旅游产业的市场主体50家,通过劳动就业、定向结对、帮扶创业等3项扶贫带动措施,培训扶助3千户贫困户参与乡村旅游产业链,力争实现贫困户户均增收过1万元。五是电子商务扶贫“1321工程”。重点扶持开办扶贫网店100家,通过平台减负、网货增收、创业致富、就业带动、工程惠民等5项精准扶贫行动,培训引导2千户贫困户参与电子商务产业链,帮扶贫困户户均增收1万元。

  3、创新6大机制。一是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到2017年,扶贫小额贷款风险补偿和担保基金达到3000万元以上,扶贫贴息贷款规模达到3亿元以上。二是落实资金投入机制。分3年时间累计整合9亿元,每年整合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政策兜底资金3亿元(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政策兜底各1亿元),集中用于精准扶贫工作。三是深化驻村帮扶机制。完善干部驻村帮扶制度,实现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推进驻村帮扶长期化、制度化,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四是强化社会参与机制。引导和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攻坚,对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符合信贷条件的各类市场主体给予信贷支持和项目资金扶持。五是完善项目管理机制。认真做好精准扶贫项目的筛选、立项、申报、审核、备案、实施、检查、验收等工作,全面推行公告公示制度,在项目规划设计、工程实施、资金拨付、审核入帐、竣工验收等方面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程序化运作管理流程。六是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将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作为考核乡镇、县直部门、扶贫工作队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标,增加扶贫开发在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中的权重。(英山县扶贫办  程贤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