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最美]环卫工施绪珍身残志坚

24.10.2016  13:32

命运如此不公:她天生没有右手,并患有唇腭裂,手术修补后,说话依旧含糊不清。但她从不认命:洗衣做饭、割谷插秧,家务农活样样行。

37岁时,她成为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一名环卫工。4年多来,她每天都过得很充实:“看着脏乱大街在我手下变得干净,就觉得自己不是个累赘,不光照顾了孩子,还给家庭增加了收入。”

她就是施绪珍,上月荣获“湖北最美一线职工”提名奖。

“她是个能干的媳妇”

1975年10月,施绪珍出生在新洲区李集街施家湾,一出生就是三级残废。

顺着墙根走,不愿与人交谈,总把缺失右手的手臂藏在身后……施绪珍的母亲李金菊说,施绪珍小时候很自卑,但很能吃苦。家里每次扯葱,她都是右臂夹着葱,左手整理,速度很快。不仅如此,施绪珍还能用右臂夹着针,左手穿针补衣服,“手脚并用”织毛衣、独手擀面包包子……

施绪珍21岁时,经人介绍,认识了徐图书湾的徐焰波。起先,徐焰波对施绪珍独手能干好农活的事不大相信,专门跑到施绪珍家去看,看后大为吃惊并被感动。1997年,两人建立了幸福小家。

婚后,因为丈夫一年有10个月在外打工,家里农活都是施绪珍一人包了。

为干好农活,施绪珍结合自己身体特点,搞一些小发明,比如把镰刀捆在手臂上收割,将拖起来歪歪扭扭的独轮车改成双轮车等。家里房子漏水,她自己扛着梯子上房去修。电灯坏了,自己搭着凳子换灯泡。在外地打工的徐焰波回村,村里的人都说:“你娶了个比好手好脚都能干的媳妇!”

“这条路比以前干净多了”

2012年8月,施绪珍到邾城街环卫清扫所应聘环卫工。起初,环卫所担心她做不好,拒绝了。但施绪珍三番五次来说,“让我试一试,如果不行就把我辞退。”工作人员被打动,便留下了她。

工作之初,施绪珍确实干得不如正常人熟练,一度拖了同组人的后腿。于是,她每天凌晨3时起床,4时上路清扫,比正常人多干2小时。大街上,施绪珍拿着近2米长的扫把,和另一名工友将2万平方米的路面扫干净。没有右手,她将扫把的竹柄夹在腋窝下固定,一扫就是几小时,腋窝时常磨得出血。

为方便工作,施绪珍让人把撮箕改装,增加高度,加上了撮柄。这样,她只要稍稍一弯腰,撮箕就能牢牢挂着她残缺的右手,再利用左手灵活地将垃圾扫进撮箕,有时连脚也用上了。拖运装垃圾的板车,装满了少说也有五百斤,施绪珍拉起就走。

渐渐地,施绪珍的身影引起周边居民注意。邾城环卫所北面清扫队的邱队长说:“时常有居民对我夸施绪珍,说她责任心强,做事麻利,扫地非常干净。”

齐安大道旁小菜场里的商户邱婆婆说,这个菜场本来不是环卫工人的责任地段,可施绪珍总是帮着打扫,商户现在都不好意思乱扔垃圾了。

齐安大道鸿达大药房的林老板说:“施绪珍做事很认真,这条路比以前干净多了,我们从心底佩服她。”

在施绪珍影响下,邾城街齐安大道的商家集体发出倡议:为施绪珍减负,自觉净化门前环境。

“能自食其力我很满足”

施绪珍虽然少了一只手,但从来不愿别人给予特殊照顾。

同事看她拖四五百斤重的垃圾车不方便,要帮她,她婉拒:“自己能做好。”单位领导想减轻她的工作量,她一再拒绝:“哪里都是一样做。”好心人给她送钱送物,也被她谢绝了。“我很感谢他们,但能自食其力,我很满足。”施绪珍说。

施绪珍家里目前还种有两亩多地。为兼顾工作和农活,她每天从早上3时忙到晚上10时,几乎没有休息。丈夫徐焰波劝她放弃这份工作,但施绪珍坚持,“每个人拥有的,都是通过自己劳动换来的。我也希望自己生活的每一点获得,都是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

周边居民纷纷称赞:“她虽然少了一只手,却多了一份硬朗的志气!”“我们没哪个把她当残疾人看,都觉得她了不起!”(彭小萍 谢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