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职工 情牵企业——记麻城市中德合资马勒三环气门驱动(湖北)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雷晴

29.05.2014  02:37
2013年5月28日,马勒三环气门公司多功能会议室,该公司第二次员工代表大会正在召开,在107位员工代表热烈的掌声中,雷晴再一次以高票当选为该公司工会主席。她很激动也很欣慰,这不仅是员工的信任,更是对她的肯定。 “如果说刚刚各位员工代表们填写的一张张选票写满了信任的话,那么此时望着各位工友们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和眼眸,我读懂了,那是期待,是沉甸甸的责任。”这是她在当选后的发言。她深深的知道这份责任的重量和份量。 临危当选  迎难而上 时光的列车倒回2007年的元月,世界前30强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德国马勒集团和三环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中国最大的气门生产基地之一,原湖北三环气门有限公司联手,新组建中德合资企业----马勒三环气门驱动(湖北)有限公司。 对于从一个有着53年历史的国有企业,一下子买断工龄,员工的身份由国有企业的“主人翁”一下转换为合资企业的“打工仔”,大家少了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加之当时正值《劳动合同法》即将颁布实施,员工的身份改变了,维权和法律意识普遍增强,公司员工心里都比较茫然,也多少有些抵触情绪,思想波动较大,人心不稳,对工会的期望值较大,而正在此时,做过报社编辑,当过团委书记、党群部长,干事果断干练、雷厉风行的雷晴被大家推选为首届合资企业的工会主席。 刚当选那会儿,她着实失眠了好几天。合资企业的工会主席该怎么干,是像国外工会组织一样与企业对立,还是像国内某些企业工会组织一样做些“吹拉弹唱,打球照相”的摆设工作。经过探索和思考,她提出了:互惠互利、共赢共存的工作方针。将工会定位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黏合剂,做到既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又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摆在工会的首要任务。 为此,她找职工座谈,收集员工意见和建议,与总经理沟通,起草了《集体合同》和《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并选出了五名员工代表与公司高管就两个合同进行平等协商。协商的内容是由员工代表收集整理的包括: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保护、员工福利及教育、考核奖惩、工资结算、企业管理等七个方面共21个问题,公司高管都一一做出了解答。在双方达成一致后召开员工代表大会,经员工代表大会通过,当场由她代表员工与总经理签订两个合同。正是此举,打消了员工的顾虑,理顺了员工与企业的关系,让企业平稳渡过难关。 在她任职工会主席的这六年里,她以工会主席的身份共向总经理发出了三次邀约,利用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启动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依法依规解决了许多员工的切身利益,切实维护了员工的合法权益,使公司1923名员工的平均工资比2006年合资前增涨了119.6%;住房公积金从无到有,从5%,上涨到8%;职工福利待遇上涨了260%;并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实行了带薪休年假;对员工的加班工资根据相关规定进行了调整;提高了工龄工资;完善了女工的五期保护;上调了员工病假工资;公司投资1000万元改善了员工的工作环境。 作为工会主席,职工的冷暖,始终是她心中永远的牵挂。职工们的婚嫁,少不了她;职工们的生病、丧葬更少不了她的身影,或喜或悲,她时刻跟职工在一起,平时医院和殡仪馆,是她去得最多的地方。只要是职工们有事,她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她的倡导下,凡是有员工生日,她都会送上生日蛋糕。并建立健全了困难职工档案,向公司行政申请了40万元,成立了困难员工因私借款基金,现已有106名员工申请专项资金借款,解决了困难职工的燃眉之急。在她的号召下,仅2009年,为两位因患癌症和车祸的员工捐款共计9.5805万元。 平时别看雷晴做事说话风风火火,其实她也有细心温情的一面。由于是合资企业,有些德国专家在中国工作,她工作中就中西兼顾,每年“圣诞节”和“元宵节”公司都要举办晚会,已经连续五年的除夕夜,她都会把德国专家和没有回家的外地大学生接到家中一起过节。她就是这样,把温暖送到职工手中,用爱心凝聚人心。 困难面前  敢于担当 每年的3至6月都是气门生产旺季。市场就是战场,订单就是命令。她找准了工会服务企业经济建设的切入点,主动与生产计划部联系,在生产旺季里开展“马勒三环杯劳动竞赛”,在公司内广泛开展比品质、比任务、比执行、比安全、比学习,每年参与劳动竞赛的人达1800余人,并给予竞赛的优胜者外出旅游的奖励。活动开展六年以来,在公司各分厂、线段、机组、岗位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产量、主机一等品率、产品合格率不断提升,年年刷新历史记录,保证了客户装机需要,满足了市场需求,进而有效占领和拓展市场做出了贡献。 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我公司产品结构发生变化,出口产品减少,公司利润摊薄。当年12月份公司仅有13个工作日,放了17天假。各大公司纷纷裁员,节省开支。她积极响应省总工会的“共同约定”号召,一边主动与总经理沟通,取得共识:稳定的员工队伍是企业的财富,不裁员、不减薪;一边在公司订单不足的放假时间里大力开展篮球、乒乓球、歌咏比赛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那段时间里,企业里虽然没有机器的轰鸣声,但是球场上、赛场上到处都是员工们的欢呼声、呐喊声,让企业里充满活力,凝聚人心。2008年,公司利润下降了24%,员工的月人均工资却上涨了3.3%。在她的沟通和努力下,公司主动履行社会职责,做到了减利润不减工薪。变“减员增效”为“稳员增效”,不把职工推向社会,不把困难留给职工家庭。2009年5月,公司为完成出口订单,需要员工延长劳动时间时,她又及时召开了员工代表会议,向全体代表阐述“市场如战场,订单就是命令”的道理,员工代表大会全票通过,同意延长劳动时间,保订单、保市场,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也正是此举,让企业走上了稳健发展的康庄大道。 维护权益  敢于说不 工作中,不少生育女职工反映:麻城市生育保险费用过低。她经多方调查,公司已按时足额为每位员工缴纳了生育保险费,而麻城市为每位生育女工发放的标准为是十几年前的标准,医疗费和生育补助津贴一起只有1500元/人。麻城市的文件与国家劳动部和湖北省的文件精神不符,存在着高征收低支付,而周边的县市和地区都比麻城高出许多,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她利用人大代表的身份提议案,分别向麻城市总工会、妇联、计生局、社会保障局、信访局等单位呈上《关于建议调整麻城市女职工生育保险有关待遇的报告》,并给麻城市市长写信反映广大女职工的合理诉求。过程的艰辛可想而知,有不少人劝她:“这政策你又享受不到,何苦这么辛劳!”可她不这么想,因为她觉得这对工人兄弟姐妹们太不公平了,无论是作为人大代表还是工会干部,她都有这份责任。 经过两年的多方奔走、呼吁,麻城市政府2011年7月将全市女职工的生育保险应支付的医疗补助及生育津贴合计费用由以前的1500元/人,调整到现在的4600元/人,上调了生育保险费用三倍多。在她的再次呼吁中,今年该保费已完全按标准支付,最高的已达1.46万元,上调了近十倍。这项政策的出台,不仅维护了马勒三环公司女职工的合法利益,更惠及了整个麻城市的女职工。 在她的带领下,2009年该公司被湖北省总工会授予“湖北五一劳动奖状”,2010年被黄冈市委授予“十佳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她个人也被当选为湖北省工会第十一、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2012年被湖北省总工会授予“湖北省女职工建工立业标兵”光荣称号。2013年被黄冈市妇联授予“黄冈市“三八红旗手”“十行百佳”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