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石家河遗址考古6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时代考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天门召开

25.12.2015  17:18

  2015年12月19日至20日,纪念石家河遗址考古6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时代考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天门隆重举行。各界文物考古专家、学者齐聚天门,进一步探寻石家河文化的历史与未来。

  这次大会由中国考古学会、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由天门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局、天门市文物局、天门市博物馆承办。大会共邀请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台湾中正大学、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全国各地科研院所、考古机构、博物馆的150余位文物考古专家、学者参会。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北京大学终身教授严文明两位著名考古学家对大会的召开发来贺信。

  在19日上午开幕式上,天门市委书记柯俊致辞,他说,以石家河遗址命名的石家河文化是天门众多历史文化资源中的第一瑰宝。举办这次会议,对于深入保护、发掘、利用石家河遗址具有重要意义。天门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大石家河遗址保护力度,加快推进石家河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努力打造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影响力的城市文化名片。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辉,湖北省文物局副局长王风竹,湖北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等分别致辞。

  天门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张淼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代表到石家河遗址参观了发掘现场及发掘出的珍贵文物。近期,考古工作者在石家河遗址发掘了240多件极其珍贵的、4000多年前的玉器:玉人头像、玉虎、玉管、玉鬼脸座双鹰珮、缕空玉锦、玉鹰形纹圆牌等。王巍看到新发掘的玉器后,非常激动地说:“很意外,很惊喜,很震撼!这些玉器很精细,工艺技术高超,造型精美,艺术性高,在当时代表了琢玉的最高水平。

  在石家河印信台遗址发现祭台及大量祭祀用套缸,考古工作者初步分析为罕见史前大型祭祀场所,距今约4300年左右。本次考古总领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孟华平说:“出土套缸数量之多,密集程度之高,与祭台关联度之强,在此前发现的史前祭祀遗址中很少见。

  在研讨会上,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绍了石家河考古的最新进展以及下一步的发掘计划。王劲等3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石家河遗址群在中华文明形成中的地位、石家文化与其他地区文化的比较、石家河时期江汉地区的农业生产格局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大会还进行了学术总结,赵辉对研讨会取得的成果进行了介绍,认为这次交流必将有助于进一步推进石家河考古学术研究、丰富石家河文化内涵、共享文明考古成果。

  在闭幕式上,天门市委副书记、市长吴锦表示,天门将珍惜这次大会带来的成果,进一步加大石家河遗址保护力度,做好保护规划,进一步传承弘扬石家河文化,推进石家河遗址的利用工作。同时希望专家学者进一步关心石家河文化,宣传石家河文化,为加大对石家河遗址的发掘力度进行鼓与呼,共同把石家河遗址这份珍贵遗产保护好、发掘好、弘扬好、传承好。

  学术研讨会结束之后,20日下午,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时代考古专业委员会举行了成立大会,赵辉当选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时代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

  新华社、新浪网、湖北日报等十多家媒体报道了本次会议的情况和一些新出土的珍贵文物照片,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