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石家河遗址考古发掘6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时代考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天门召开

24.12.2015  19:47

  2015年12月19日至20日,由湖北省文物局支持,中国考古学会、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天门市文体新广局、文物局、博物馆承办的“纪念石家河遗址考古发掘6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时代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天门顺利召开。来自全国30多家文物考古研究机构、10多所高校科研单位的12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教授赵辉,湖北省文物局副局长王风竹,天门市委书记柯俊等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60年前,为配合石龙过江水库渠道建设,考古工作者发现了石家河遗址群并开展了考古发掘,拉开了江汉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序幕。石家河遗址规模大、级别高,是江汉平原乃至长江流域具有区域中心地位的大遗址,是五千年前后早期国家文明中南中国的中心和典型代表。以石家河遗址命名的“石家河文化”,分布地域辽阔,影响深远,不仅在长江中游史前考古学研究的时空框架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也在中华文明进程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发展中扮演了特殊而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石家河的大遗址保护利用与考古学研究取得了新的显著成绩。2014-2015年,湖北省考古所在石家河多处遗址点进行考古发掘,不但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精美玉器,而且在探索遗址整体格局和结构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北京大学文博学院与湖北省考古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连续派科研力量参与石家河的考古学研究;天门市政府批准建设了“石家河考古研究中心”、并启动了城垣、城壕的保护加固工程。中国考古学会选择在这一时间这一地点成立“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时代考古专业委员会”,更是突显了石家河遗址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新石器时代考古领域中的标志性地位。

  王风竹在讲话中说,“十三五”开局之初石家河取得的令人瞩目的重大考古突破,增强了我们将石家河遗址建成湖北第一个史前时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信心,湖北省文物局将进一步高度关注和全方位支持,并与天门市委市政府一道凝心聚力加强保护、协调推进、全力打造。他同时对新时期新条件下的考古工作提出了要求,省考古所要积极调配力量,调整工作思路,在石家河遗址的研究上实现大的突破;要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开展工作,抢抓重大机遇,让考古走出学术圈的“小局”,走上全面建成文化强国的“大局”,真正焕发出应有的活力和独特魅力。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石家河遗址印信台、谭家岭考古发掘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