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改写历史 “小国”曾国实为春秋早期大国

06.01.2015  16:57

  图为:墓地发掘出的古战车车队。(记者 杨平 摄)

  湖北日报讯 (记者海冰、通讯员连红)“传世文献中鲜有记载的曾国,其历史是‘挖’出来的,每次重大考古发掘,都会进行改写或完善。”昨日,在目前仍在发掘的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该考古项目领队、湖北省考古所所长方勤称,本次考古发掘进一步证实,曾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实为春秋早期的大国。

  方勤介绍,学界以前认为,曾国只是楚国的附属国,这一看法正在被改变。从礼乐文明看,叶家山曾国墓地出土的西周早期5件套编钟,是礼乐制度滥觞期的代表。著名的曾侯乙编钟,是礼乐制度极盛的标志。此次发现的春秋早期大型乐舞遗存,进一步证明了曾国是周代礼乐文明的正统代表。“此前,一直认为曾国军事势力较弱,但在郭家庙考古发掘中发现的大型车马坑及大量兵器,改变了这一看法”,方勤称,综合此前考古发现可知,曾国至少在春秋早期是势力强大的诸侯国,到了战国时期,才被楚国所灭。

  通过此次考古发掘研究,曾国势力范围也进一步得到明确。

  方勤称,从随州到枣阳的“随枣走廊”,可谓周王朝控制南方的军事要冲之地。曾国的势力范围曾在这一带,只是不同时期的重心有所转移,春秋早期应在枣阳,后来转移至随州。《左传·桓公六年》记载:“汉东之国,随为大”,也就是说,汉水东边诸侯国中,随国最大。“随着考古界对‘曾国即随国’认识的统一,这可视作对曾国最新考古成果的印证。

    相关报道

枣阳曾侯墓发现最早乐舞遗迹 编钟架上有龙凤纹

图为:古瑟被清理出土

图为:出土的曾子鼎

图为:出土的铃钟

图为:车坑显示墓主人地位显赫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高东起 周治涛 通讯员胡刚 连红 摄影:记者王永胜)昨日,枣阳市吴店镇郭家庙曾国古墓群考古现场,轻雾笼罩,一号大墓中的大型乐舞遗迹已在考工人员细心清理下,慢慢揭开面纱。记者见到,一件古瑟被取出,大墓北部分布的彩漆木雕大型编钟架和编磬架,还有待慢慢挖掘。据专家考证,该乐舞遗迹年代属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为目前所知最早。墓主人可能是曾侯絴伯,墓中出土的乐器比知名的曾侯乙编钟要早上数百年。

   年代最久远古瑟被小心取出

  昨日,天气预报枣阳有雨夹雪,考古人员正加紧清理文物。最大的一号墓已经见底,考古人员沿着梯子,下到8米深的墓底,将积水清干净,小心翼翼地清理每一件文物。

  上午11时许,一块木器露头,考古专家顿时兴奋起来,仔细甄别发现,它的一侧有可以固定弦的芮,综合其它构件,确定它居然是罕见的瑟。记者看到,瑟的弦已经不见踪影,木头也腐烂成多块,只有一个轮廓。

  考古人员将一块块木头取出,轻轻地放在木板上,经测量,这把瑟有1.3米长。吊车将一个巨大的铁框缓缓放进墓坑,几个人慢慢将瑟抬上去,将这件宝物提升到地面上来。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器乐考古专家张翔介绍,瑟是中国古代的拨弦乐器。此前,宜昌当阳赵岗4号墓也曾出土过瑟,是当时发现史上最早的,但此次出土的瑟比它还要早百余年,比曾侯乙墓中的瑟早数百年,可以说是目前出土的我国最早的瑟。弦乐器的制造、调试都很困难,说明当时曾国的音乐水准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