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曾侯墓发现最早乐舞遗迹 编钟架上有龙凤纹

06.01.2015  09:19

图为:古瑟被清理出土

图为:出土的曾子鼎

图为:出土的铃钟

图为:车坑显示墓主人地位显赫

  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高东起 周治涛 通讯员胡刚 连红 摄影:记者王永胜

  昨日,枣阳市吴店镇郭家庙曾国古墓群考古现场,轻雾笼罩,一号大墓中的大型乐舞遗迹已在考工人员细心清理下,慢慢揭开面纱。记者见到,一件古瑟被取出,大墓北部分布的彩漆木雕大型编钟架和编磬架,还有待慢慢挖掘。据专家考证,该乐舞遗迹年代属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为目前所知最早。墓主人可能是曾侯絴伯,墓中出土的乐器比知名的曾侯乙编钟要早上数百年。

   年代最久远古瑟被小心取出

  昨日,天气预报枣阳有雨夹雪,考古人员正加紧清理文物。最大的一号墓已经见底,考古人员沿着梯子,下到8米深的墓底,将积水清干净,小心翼翼地清理每一件文物。

  上午11时许,一块木器露头,考古专家顿时兴奋起来,仔细甄别发现,它的一侧有可以固定弦的芮,综合其它构件,确定它居然是罕见的瑟。记者看到,瑟的弦已经不见踪影,木头也腐烂成多块,只有一个轮廓。

  考古人员将一块块木头取出,轻轻地放在木板上,经测量,这把瑟有1.3米长。吊车将一个巨大的铁框缓缓放进墓坑,几个人慢慢将瑟抬上去,将这件宝物提升到地面上来。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器乐考古专家张翔介绍,瑟是中国古代的拨弦乐器。此前,宜昌当阳赵岗4号墓也曾出土过瑟,是当时发现史上最早的,但此次出土的瑟比它还要早百余年,比曾侯乙墓中的瑟早数百年,可以说是目前出土的我国最早的瑟。弦乐器的制造、调试都很困难,说明当时曾国的音乐水准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