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频落“老掉牙”骗局 咸宁警方教你防骗术

03.11.2016  09:34

   中新网湖北新闻11月3日电 (漆兵 丁永涛)常言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是指老年人见多识广,经验丰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老年人却成了诈骗分子主要的行骗对象。近年来,针对老年人诈骗的案件层出不穷。老年人法律意识淡薄,防范意识不强,他们一旦上当,遭受的往往是财产和精神的双重打击。近日,咸宁警方对近年来发生的五类针对老年人的骗局进行了梳理,逐一支招,提醒广大老年朋友加强防范,谨防上当受骗。

  骗术一:丢包骗局

  大街上丢包掉下一沓钱,骗子趁机要将钱私分,让他人一步步落入陷阱——几十年前就已存在的老骗术,如今仍频频上演,不少中老年人上当受骗。

  前几日,通山的一位婆婆在医院照顾生病的老伴。在帮老伴买早餐的路上,捡到了一大包钱。这时,一位男子突然出现,要求与婆婆分钱。婆婆连忙把身上4000元救命钱给了男子,自己喜滋滋的抱着捡来的一大包钱回去了。回到家她打开包一看, 除了面上2张是真钞,余下全都是冥币,她这才意识到自己受了骗。

  警方提醒:丢包诈骗是一种很原始的诈骗方式。中老年人要提高自身的防骗意识,切莫贪图小便宜,轻信陌生人,以免因小失大。

  骗术二:退税骗局

  “政府调控楼市,实行减免税收”。“国税工作人员”知道你的基本信息,还主动要给你打钱,遇到这样的事,你会心动吗?据了解,这种退税骗局的受害者大多也为中老年人。

  去年11月,家住咸安的刘女士接到一通电话,对方表示她所购的房屋符合退税政策,可以领取一笔退还的税款,因时间到期,他们将以银行卡转账的方式支付。刘女士信以为真,按照对方在电话里提示的操作方式,在ATM机上进行一番“退税操作”后士银行卡上的存款瞬间全不见了。

  警方提醒:市民接到“购房退税”、“购房补贴”等陌生电话时不要轻信,政府部门不会采取打电话这种方式办理退税、发放补贴、冻结资金。如遇陌生人电话通知到银行办理转账手续,无论什么借口,都不要轻信。

  骗术三:扫码骗局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使用智能手机,玩QQ、微信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许多老年人也追赶起时髦,通过扫一扫添加新朋友。可是,层出不穷的电信诈骗,让对智能手机一知半解的老人们防不胜防。

  “原本想通过扫码抽话费的,没想到话费没抢到倒是额外花了不少流量费。”严女士说,前几天她看到街上有扫码抽奖的活动,表示只要长按二维码或扫描二维码,就能抽取手机话费红包,于是她就长按二维码安装了,对商家进行关注同,果真收得了100元的话费红包。她交10元钱领取100元手机话费后,发现不仅话费不能用,而且还花了不少流量费。

  警方提醒:不要随便扫二维码。扫码前要确认该二维码是否出自知名正规的载体,以防含有病毒和木马、吸费软件等。扫码后如遇账户、话费异常,及时联系银行、电信部门,发现被骗后迅速向公安机关报案。

  骗术四:高息骗局

  你惦记人家高息,人家想吃掉你本金。这绝对不是一个玩笑。一些老年人在面对高息诱惑时,往往迷失方向,一头栽进了骗子早就挖好的坑里。

  李爹爹至今仍然没有想通自己怎么也会被骗了。小区里有老人带李爹爹去参观投资“项目”。骗子跟他们宣传,投资20000元每月返息1000元,两年后本金返还。看着住在一个小区的老伙计们每个月领几千块钱的息钱,李爹爹也怦然心动,把钱从银行里取出,交给公司“投资”。几个月过去了,公司突然关闭,工作人员也“人间蒸发”。

  警方提醒:老人在理财方面了解不多,在骗子们的鼓吹下,很容易就被“高额回报”所吸引。遇到投资项目时,老人要多留心眼,多跟子女沟通,不能因所谓的“高利息”动了贪小便宜的念头。

  骗术五:保健品骗局

  说起“天上掉馅饼”这种好事,谁都不会见到,可提起“免费保健品”这张“馅饼”,相信很多老人都听说过甚至还体验过。骗子设计的保健品骗局在老年人身上屡试不爽。

  70多岁的王奶奶身体状况在同龄人中还算不错。有一次,王奶奶被别人带去听了一次保健品的讲座,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跟洗了脑似的,就觉得这保健品能治百病。经常听完讲座,回来就买回一堆的保健品。”买的保健品都是些市面上从来没有见过的。每个月的退休金大部分都买了保健品。

  警方提醒:子女要多和老人沟通,如果确实需要购买保健品,可到药店等有保障的途径购买,以免上当受骗。

  老人被骗后,子女莫责怪

  据悉,老人被骗后,子女的及时宽慰有助于缓解老人内心的压力和痛楚。

  老人屡屡被骗,一方面,是因为老人防骗意识不强,对于诈骗了解不多,一旦遇到利益诱惑,容易被蒙蔽和误导。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子女不在跟前,老人与子女缺乏沟通和交流。老人被骗后,子女们不仅不应该奚落和责怪,反而应该用心开导和劝说。

  首先子女要加强事前预防,给老人传授防骗知识,提高防骗意识;其次,万一老人不幸被骗,除了要及时报警外,子女及时要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切莫胡乱责怪。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