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脱贫,当有历史使命感(治理者说)

13.01.2016  16:58

         

 

          如果说,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其他地区而言是一个必须兑现的承诺;那么,尽快带领群众脱贫,对河北平山县这样的老区来说,还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

  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脱贫致富,显然是不完整的。尽管如今许多老区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生活有了显著改善,但由于自然、历史等多重因素,一些老区仍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以平山为例,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经多年努力,贫困人口已从11.14万减少到4.76万,贫困发生率由26.2%降低到11.1%,但脱贫致富的任务仍十分艰巨。按照既定目标,2017年底前实现脱贫摘帽,虽说时间点、路线图都已明确,但内心对他们仍有亏欠感,总觉着这一刻来得太晚。因此,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以造福人民的方式回报人民,以脱贫攻坚的实际行动去满足群众多年来的期望。

  加快革命老区脱贫致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更需要扎扎实实的行动,摸索出可行的路子。在平山,大多农村贫困人口分布在偏远山区,在这种条件下,如何找到增收渠道,尤为重要。我们举全县之力把“闲置山场”变成现代农业园,以园区带动周边,让老百姓可以收租金、挣工资、分红利。我们努力帮助3.5万群众脱贫,并初步形成农民得益、企业得利、政府得“绿”的良性发展局面。

  然而,革命老区客观条件并不理想,财政实力、扶贫开发能力等,都和发达地区有不小差距。面对接下来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我们必须主动作为,以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决心,想出更切合本地区情、民情的办法来。

  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强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至关重要,对老区来说尤其如此。理论上讲,在欠发达地区,基层组织作用发挥得如何,可能是决定性的。“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这是开展扶贫时必须牢记的道理。从平山的现实来看,那些发展不好的地方,往往也是基层组织薄弱的地方。因此,充实一线的干部力量,至关重要,既是针对现实补足短板,也是为脱贫发展寻找领头雁。在一定程度上讲,党员干部的状态决定了脱贫攻坚的斗志,党员干部的作为决定了脱贫致富的成效。因此,我们把激发干部责任感,作为扶贫开发的先手棋,启动了“三带三情”(带着真情教育干部、带着亲情服务群众、带着激情干事创业)下访解难专项行动,在每个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并让三级书记和帮扶队长就脱贫责任签字背书。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又一次站到了“赶考”路上,老区群众都在看着干部。我们必须拿出历史责任感,以务实的态度、精准的施策,与贫困战斗到底,让老区群众早日脱贫,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河北平山县委书记、西柏坡管理局党工委书记 李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