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富美留学花费100多万 回国后月薪仅2000元

03.07.2014  16:44

  楚天时报讯 孩子大学毕业,工作赚钱,回报父母,反哺家庭……这是一条人们习惯的“路子”。可这些年,“毕业却不就业,转身宅家啃老”的毕业生却多了起来。

   ■故事 每月赚2000块,还不够买化妆品

  1988年出生的小美是宁波人,家境优越。因高考成绩不理想,小美在国内上了一年的国际班,后来转到瑞士读工商管理,留学花费100多万元。

  2011年回国后,小美花几个月时间找过工作,可工资只有2000元左右,她根本看不上,“还不够买化妆品的钱啊!

  父母也不愿意宝贝女儿受委屈,让她随着性子来好了。后来,小美就一边在家看股票,一边准备考公务员。一年左右,也放弃了,股市不赚钱,考公务员太难。上班看人脸色,不如回家看老妈脸色

  和小美的优渥家境不同,小丁出生在普通工薪家庭,毕业后,他也在家宅了两年多。2010年大学毕业,小丁前后做过3份工作,最长的一份只做了5天。“不想看人脸色。”这是小丁辞职的原因。他想着,与其这样,还不如“回家看父母脸色”。没想到,父母非但“没有给脸色”,反而对儿子的遭遇很同情,一个劲地劝他别急,慢慢找工作。

   ■原因 家长的容忍,孩子越“”越懒

  毕业却不就业,啃老族队伍越来越大,原因有很多。比如,总体的就业形势,高校的专业设置等。可归根结底,家长们对“啃老”的赞同、默许或者容忍,显然是“啃老族”得以存在的沃土。

  大多数家长的观点则是:虽然大学毕业了,也还是个孩子。反正也养了这么多年,也不差再多养段时间。工作慢慢找吧,也不差每月那两三千块钱。

   ■疑问 毕业就失业是因为工作难找吗?

  为什么年轻化高学历失业人员比重会上升,真的是因为工作太难找吗?

  宁波市人才开发中心主任钱义林分析说:“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毕业生期待过高,希望找到轻松、体面、收入又高的工作。这些工作数量少,对求职者的要求高,能如愿的毕业生少,因此才觉得就业难。

   ■提醒 让孩子自食其力比什么都重要

  “不差这一两千块钱”、“家里养得起”、“舍不得孩子受委屈”……这是很多家长默许孩子宅家啃老的原因。

  对此,钱义林提醒毕业生和家长,孩子毕业了去上班,不仅仅代表着每月几千元的工资。就算家庭有条件一辈子养着孩子,让他啃老,但也不能剥夺孩子出去工作的意愿。长期不出去工作,生活的幸福感会越来越低。鼓励孩子走出家门,融入社会,自食其力,比什么都重要。据《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