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惧高温 600名建设者挥汗为城市“绿心”

17.08.2020  01:00

  中新网湖北新闻8月16日电 (李建国)“这个项目是个民生工程,早一点建成使用,污水就能早点得到治理。”8月15日,中建三局一公司安装公司武汉东西湖区机场河流域临时分散式水处理项目现场,机器轰鸣,焊花飞舞,600余名建设者正直面酷暑,在户外挥汗加快推进着项目的建设。据悉,这里将建成一个10万吨和一个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每日承担13万吨污水处理,全面治理武汉东西湖区周边水体污染问题,保护水质和生态环境,共筑‘绿水青山、鱼翔浅底’的美好图景。

  当天的地表温度近40度,焊枪和钢架轻轻接触,擦出点点焊花,四处飞溅,给周围的空气不断“加热”,使得焊接作业面温度接近50度,整个项目像极了一个巨大的“蒸笼”。手臂倚靠着炙热的钢梁,48岁的焊工吴国洲正拿着焊枪焊接生化池结构墙的钢板。“这个生化池的墙面的密封性要求很高,后面需要用来处理东西湖区的污水,关系重大,必须要保持全神贯注,确保施工质量。”吴国洲说,从早上6点上班拿起焊枪,除了中间喝水和上厕所,基本上不能放下,因为稍不留神就可能出现问题。

  焊接过程中,飞溅的焊花极容易灼伤人的皮肤,为了应对灼伤,吴国洲必须在近40度的高温下全副武装,穿着密不透风的专业服装,从头到脚不让一寸皮肤暴露在空气中,就像是穿着了一套防护服一般,一天下来,光汗都要出好几斤,全身上下几乎全部湿透,顺着衣服流下的汗水甚至都能浸湿鞋子。

  像吴国洲一样在烈日下奋战的建设者并不是少数,据中建三局一公司安装公司智能环能事业部经理、党支部书记魏民介绍,项目目前的建设人员达到了600余人,涵盖了管工、焊工、铆工等近10个工种,大家听说是民生工程,基本上是一呼百应,都抢着过来。

  距离吴国洲作业面不远处,31岁的铆工李华平正在进行结构墙钢板的组装焊接,狭小的作业面上,热浪滚滚,豆大的汗珠沿着李华平的脸颊不断下流,滴在滚烫的钢板上,发出嘀嗒声响,立刻蒸发。“这是国家的事情,民生工程,再难我也必须要来!”李华平说,家住武汉江夏的他今年年初还参加了火神山医院的建设。“我是武汉人,武汉有难,我不能袖手旁观。”谈及参建火神山医院的初衷,李华平有些激动。

  和李华平一样鏖战过“两山”医院的还有项目经理程俊智。4月15日,雷神山医院休舱,结束使命的程俊智又马不停蹄赶到项目主持工作,为东西湖区水体治理再次担起重责。进入6月,武汉遭受暴雨侵袭,项目所在地背靠府河大堤,在政府的统一指挥下,程俊智积极响应,率先成立抗洪抢险突击队,24小时对大堤进行严密检测,守护着武汉人民的安康。如今,项目进入攻坚期,程俊智几乎每日奔走在现场组织协调,毒辣的太阳长时间照射在皮肤上,他的脸颊和脖子很快晒脱了皮。

  此外,听闻项目建设缺人后,长年在武汉工作的年逾五旬河南籍测量员“兄弟”王照云、张典利主动前来,从事这一行业30余年的他们可谓不折不扣的专家。高温下,二人正配合进行项目钢柱梁地基的校准,持续的炙烤让他们马甲内的衬衣早已经湿透,贴在了身上,但二人全然不管,还是继续进行着手头的工作。“汗没法擦,一擦马上就又开始流了。”王照云指着身旁的一个2升的滚烫大水壶说,为了给身体补充水分,他们每天都要喝大量的“开水”。“就这个壶,我一上午就能喝三壶,并且一上午都不用上厕所,因为全部变成汗了。”说着,王照云拿起水壶又猛灌了一口水。

  据了解,武汉东西湖区机场河流域临时分散式水处理项目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李家墩,汉西污水厂北侧,项目深度处理工艺采用国际先进技术A2/RPIR快速生化污水处理技术,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简管理、优出水、少占地”等优点。(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