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县统筹推进绿满红安与精准脱贫

04.02.2016  10:08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林业既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也是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在加快推进绿满红安工作中,红安县将实现绿色全覆盖与精准脱贫进行有效对接,绿色扶贫工作亮点纷呈,既绿化了无立木林地和荒山荒地,又为贫困户脱贫建立了“花果山”和“绿色银行”。 根据湖北省林业厅下达的绿满红安行动造林计划,红安县2016年无立木林地、荒山荒地造林总任务为3.3万亩。截至目前,全县已通过林业产业精准扶贫完成油茶、青茶、速生丰产林造林整地1.66万亩,占绿满红安行动荒山荒地、无立木林地造林计划任务的50%,直接带动2000多户贫困户参与,真正实现了绿满红安与精准脱贫的良性互动。

  加强组织领导。自2015年入冬以来,红安县抢抓农村“冬闲”有利时机,迅速召开专题会议部署2016年造林绿化工作,确立了以精准脱贫推进绿满红安行动的工作总思路,明确目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切实将造林绿化和林业产业扶贫工作任务落实到村组、到户、到山头地块;落实严格的责任体系,实行县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地块的责任包保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层层压实责任;同时将林业产业扶贫作为全县扶贫工作队主要工作内容,严格要求,狠抓落实。

  落实优惠政策。出台了《红安县精准扶贫政策扶贫实施意见》,对进行林业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单位,红安县政府从整合的扶贫资金中,按照青茶造林每亩2000元、油茶造林每亩600元、速生丰产林造林每亩350元的标准直接奖补给建设单位,由红安县林业局负责统一组织实施。同时通过整合林业项目资金进一步加大对林业产业扶贫的支持力度。

  确定合理方式。按照尊重贫困户意愿、遵循市场规律的原则,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地确定合理的对接方式,鼓励和支持林业部门所属经营性二级单位、林业龙头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社、林业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建设林业产业基地,按照基地面积8-10亩一户贫困户的要求,带领贫困户参加合作经营,实现增收脱贫。一是由林业经营单位建产业基地模式。对重点贫困村和贫困户,由林业部门组织所属经营性二级单位建立面积达50亩以上的林业产业精准扶贫示范基地,由基地所在地乡镇和村组负责林业产业建设所需土地流转和确定贫困户联系名单,并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和贫困户扶贫协议,然后由各林业二级单位与各村组签订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合同书。林业产业基地建成管护两年后,经县扶贫攻坚指挥部组织验收合格后无偿移交给所在地村组,由村组将建成的林业产业基地落实到贫困户。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各相关林业二级单位。二是与林业种植大户“联姻”模式。由林业种植大户承包村组土地并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带领贫困户建立林业产业基地,基地建设所有现金投入由种植大户负责,贫困户只参与平时的产业基地管理。在产业基地无受益之前,种植大户要保证每户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元,产业基地受益后,总收入的30%归贫困户。基地建成后,所有优惠政策全部落实到种植大户。三是参加林业专业合作社模式。以村组为单位,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扶贫协议,产生效益后与贫困户分红。产业基地建成后,政府补贴资金和林业项目资金全部兑现到合作社。四是股份制模式。贫困户以政府奖补资金和林业项目资金入股,参加公司+贫困户合作经营模式,由所在地乡镇和村组组织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签订扶贫协议,确定保底分红方式。五是贫困户自主经营模式。由贫困户承包村组土地,签订土地承包合同,自主建设林业产业基地,基地建设成功后,政府补贴资金和林业项目资金全部兑现到贫困户。

  严格考核督办。为扎实推进全县精准脱贫工作,如期完成2016年绿满红安行动建设任务,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完整的工作考核方案。明确了由四名副县级领导带队的检查考核专班,对2016年绿满红安行动建设情况及林业产业精准扶贫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考核,严格兑现奖惩。

   

             红安林业:胡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