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县产业扶贫全面开花

26.05.2016  09:34

     去年以来,红安县将产业扶贫作为贫困户增收首选发展

  项目,在政策支持、资金配套、政策落地、督办推进等方面环环相扣,贫困户工业扶贫对接上岗723人;实施5000户和28个重点贫困村的光伏产业6月底前可全部并网发电;农业扶贫发展种植业3219户,畜牧业4511户,水产业1928户;各类487个农业市场主体对接贫困户9658户。旅游产业帮扶贫困户自主创业82户,参与精准扶贫的旅游市场主体31家,带动213户。产业扶贫强力推进,全面开花。

        因地制宜出政策  根据“五个一批”要求和红安贫困人

  口致贫原因分析,结合实际制定了“1+N”扶贫政策。即:《红安县精准扶贫政策扶持实施意见》,资金整合、工业产业扶贫、农业产业扶贫、旅游产业扶贫、搬迁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教育扶贫、医疗救助扶贫、政策兜底扶贫、小额信用贷款、社会扶贫、光伏发电扶贫等12个具体对接落实的实施办法,重点落实八大专业扶贫,形成政策支撑体系。

      精准对接施良策  全县设立产业精准扶贫发展基金5130万元,对精准扶贫资金整合项目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测算产业扶贫资金需求3.9亿元。对贫困户致贫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帮助贫困户有效选择脱贫方式,实行一户一策,一户多业。县“四大家”领导联系产业扶贫市场主体,所有包保干部均有联系市场主体带动贫困户增收的工作任务。

  小额信贷助发展  县政府筹集6000万风险基金放大5倍到3亿元,向全县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市场主体提供贷款,开发出“富民信用贷”和“富民项目贷”两个产品,创新贫困户以个人贷款入股市场主体参与分红的扶贫模式。截至目前,已发放扶贫贷款396户3396.08万元,其中387户农户通过“富民信用贷”获得贷款1826.08万元,9家农业市场主体通过“富民项目贷”获得贷款1570万元。

  精准施策快落地  全县坚持一户一策,一户多业实施产业扶贫,每个乡镇选取两个产业扶贫示范点,已组织两次大规模、高规格的拉练督办,现场拉练检查评分,计入全年总分。产业扶贫主要是三种模式。一是入股合作得分红。大力推广“五位一体”精准扶贫模式,走“政府+公司+农户+金融+保险”路子。出台了农业产业扶贫政策,我县对农业市场主体带动贫困户30户以上或50户以上脱贫,除给予贴息贷款扶持以外,另给予50万元或100万元的项目支持。二是土地流转得租金。由贫困户委托建设蔬菜大棚等土地租赁给市场主体经营(大棚建设资金由扶贫补贴款冲抵,五年后计算折旧退还给基地)由贫困户利用政策性补助资金和贷款资金委托合作社集中新建钢架大棚,租给合作社使用,租用期5年,合作社按每年每亩大棚付给贫困户租金3000元,5年后钢架大棚归合作社所有。三是就业打工得收入。对有技术或富余劳动力的贫困户,组织企业集中对接活动,企业安排工种打工增收。如:永佳河镇永金公司吸引辖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涉及10个村59户贫困户进厂务工。已与10个村签订产业精准扶贫到户到人委托书30份、市场主体扶贫到户到人协议书236份、“两清单”各118份,59户贫困户每月按时领到报酬,每户每年收入可达1.6万元。

  红安县扶贫办    罗红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