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该如何“精准”?

27.04.2016  09:57

  对症施治、因户施策,多种拔穷根、奔富路的“药方”,为贫困户“量身定做”的帮扶模式,仙桃市走出了一条适合乡情村情户情的精准扶贫新路子。

  一对一结穷亲,一对一落实帮扶措施。自“精准扶贫”开展以来,仙桃市扶贫开发工作坚持把贫困村、贫困人口作为扶贫攻坚的主要对象,把增加贫困农民收入、提高贫困人口发展能力摆在脱贫攻坚的首要位置,整合资源、精准发力,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明显。

  同时,一些市直单位都在积极探索精准扶贫的有效做法,并在一些地方取得了较好成绩,涌现出了一些典型经验,那么就让我们看看这些单位是如何“精准”扶贫的。

  市委办、市地税局:

  让基础设施先行“脱贫

  永善、何口两个村均是西流河镇精准扶贫的重点村,两个村均地处该镇南部,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落后,加上经济基础薄弱,导致村级经济发展滞后。两村共有94户贫困户,贫困人口328人。要想脱贫,谈何容易。

  仙桃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号角吹响后,永善村、何口村群众精神为之一振,市地税局的包挂点是永善村,并与市委办共同包挂何口村。不到半个月时间,工作组对何口村62个扶贫对象进行了两次入户调查,确定帮扶对象、分析致贫原因、了解群众需求、制定帮扶计划,并为每个贫困户量身定制了《扶贫手册》,脱贫路径、实施步骤一目了然。

  永善村三组村民刘中平、何口村五组村民何流芳说希望通过养殖途径来致富,但由于缺少技术,家庭收入甚微。针对这种状况,市地税局工作组请市水产局养殖专家为全村水产养殖专业户授课,专题讲授目前全市养殖现状、小龙虾等水产品养殖知识,受到了村民的广泛好评。

  永善村村民饶继汉告诉记者:“精准扶贫工作组进村后,村民的思想观念有了明显进步。以前,村里的中青年不敢出门打工,死守几亩田,一年到头糊个嘴。今年村里新增外出打工人员有60多人。这些人打工一个月平均每人纯收入超过了2500元,这一个月的纯收入胜过在家种3亩地。”村民思想观念在逐渐转变,这种变化让驻村队员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基础设施先行是精准扶贫的保证。记者了解到,永善村重点是村部维修、重建大兴北渠桥、整修生产路、疏挖沟渠、环境整治等;何口村重点是村党员活动中心的新建、将军街的恢复与改造、全村的绿化亮化工程等。经过摸底,工作组确定了“五个一批”的举措,其中:扶持生产脱贫22户75人、推进就业安置4户17人、助学扶智提升7户28人、低保政策兜底18户60人、医疗救助扶持11户48人。

  在西流河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委办和市地税局联合工作组齐心协力、相互配合,相关扶贫工程项目纷纷启动,部分工程现已完成。其中两村村级公路两侧培土达1914立方米,一座位居出行要道的桥梁完成维修,380亩土地集体流转正在洽商;还有4户政策兜底的贫困户危房正在重建,何口村村部改建正在进行,永善村卫生室扩建工程正在动工。同时,一座桥梁、5条道路铺设以及覆盖全村的沟渠工程也已进入验证阶段。

  市国土资源局:

  产业扶贫点亮致富梦

  毛嘴镇古堤村位于毛嘴镇郊,是省级贫困村,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618户,2352人。全村贫困户64户,217人,村集体收入门路窄,不足5万元。该村同时也是省国土资源厅、市国土资源局的精准扶贫联合驻点村。

  “没米送米,没油送油,逢年过节送点钱,可给钱给物管得了一时,管不了长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是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大力培育有潜力、能持久、高效益的主导型支柱产业,增强其自身‘造血’功能。”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精准扶贫中,省市两级国土部门探索出一条如何帮贫困村、贫困户唱拿手戏、打优势牌,可持续发展脱贫的新路子。在驻村工作组的带领下,毛嘴镇、古堤村主要负责人先后到钟祥、宜城、枣阳、夷陵、枝江、随州、广水等地参观考察,重点学习外地土地流转、生产经营模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引导村干部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古堤村位于毛嘴镇东南部,汉宜高速以北,毛嘴大道以南,距毛嘴汉宜高速入口约10分钟车程,区位优势明显。工作组邀请钟祥、洪湖、宜昌等地5家龙头企业和蔬菜种植大户到古堤村实地考察,为其招商引资牵线搭桥。此外,通过多次召开座谈会,结合参观考察感悟以及各村自身特点,商讨确定了以服装产业为主导的扶贫思路。“走出去看”、“请进来扶”、“坐下来议”等举措增强了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效性,目前,工作组共招商入驻企业22家,年产服装1000万件,年产值6亿元,吸纳近2000贫困人口就业的一期工程项目已投产运营。

  “我们在家门口上班能照顾到老人和孩子,闲时就近上班,农忙兼顾家里,人均月收入高达6000-9000元,我觉得挺好的。”古堤村返乡务工人员李霞告诉记者。如今,古堤及周边村镇绝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已陆续返乡,不少父子、夫妻同时打工,月收入能突破20000元。同时,古堤服装产业园二期工程已征地180亩,计划引进企业5家,投入资金2.2亿元,建设厂房8.5万平方米,吸纳1000多人就业。最终可望建成以古堤为中心,惠及周边村镇的大规模服装产业基地。

  市委政法委:因村施策,因户施策

  “今年政法委帮扶我们村,又是改造危房,又是送医疗,还帮助村民就业创业,加大培训力度,组织我们参与‘雨露计划’,这又给咱送来寒衣寒被和1700元现金,我们都不知道怎么感谢啊!”今年1月18日,胡场镇三步村贫困户肖述想站在由市委政法委出资修建的新房前,亲切地拉着包村干部的手说。

  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有的读不起书,有的看不起病,有的住危房,有的没有劳动能力,有的缺乏启动资金,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市委政法委扶贫工作组到村到户后,首先了解到了哪条路要修,哪个闸要建;哪一家贫,哪一户穷,摸清底数、建档立卡,打响了精准扶贫的“第一战役”,工作组忙了几个月,摸清了村情户情。

  当时面对的村情是:基础设施落后阻碍农民增收。通组通户道路较差,五个组之间依然是砂石、砖渣路,晴天坑坑洼洼、一路灰尘,雨天四处水洼、满脚泥泞,生产道路更是原始的土路,村里的农产品运不出去,村外的肥料等农资难运进,极大地影响了农民发展特色种植的积极性。沟渠淤塞严重,18号沟为该村主要灌溉、排水沟渠,经常出现灌溉季节沟干见底、排水时候流通受阻的局面。面对的户情是:全村共有276户1078人,劳动力总数596人,其中男劳力320人,外出务工286人,在家的以“妇幼、老弱、病残”为主。

  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工作组以三步村28户95人为主要扶贫对象,并根据政策反复地核实,反复地比对,逐步精准到16户59人,制定出了让真正贫困的对象受益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市委政法委已多方筹资90万元,为村里修建了公路,实现了“盲肠小道”被打通;为方便村民,整修了村部;为特困户李远新、肖述想家新建了住宅;完成沟渠疏挖1.8公里,争取涵闸改造项目1个,联系解决村民就业30人,为村级争取了社会资金。此外,还组织机关干部开展慰问捐赠活动,为困难群众送上慰问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