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准发力打响扶贫攻坚战 变“漫灌”为“滴灌”

12.05.2015  11:26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倒计时嘀嗒在耳之际,一场以提高 精准 度为核心的 扶贫 攻坚战已然 打响 ,帮助贫困地区的老乡同步享受改革发展的红利。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近日在贵州调研时强调,扶贫攻坚进入关键阶段,要以更大的工作力度,在深化精准扶贫上下功夫,切实提高扶贫成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农村底子薄,贫困人口多,减贫压力不容小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据世界银行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有6亿多人口实现脱贫。

  然而,贫困状况依然十分严峻。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六成,还有数千个村不通电,近10万个村不通水泥沥青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低于年人均收入2300元扶贫线的贫困人口仍有7017万。对于剩下的“硬骨头”,扶贫方式也需尽快转型升级。

  因此,要把扶贫开发从“漫灌”升级为“ 滴灌 ”,汪洋指出,相关部门要在扶贫对象、扶贫思路、扶贫措施、扶贫管理等四方面继续提高精准度,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惠及贫困群众。

  扶贫对象要更加精准。去年底,我国已经为8800多万扶贫对象建立起“专属档案”。小小的建档卡不仅登记家庭基本信息,更分析致贫原因。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这项工作摸清了我国贫困底数,有助于逐户制定帮扶措施。

  扶贫思路要更加精准。许多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我国有近300个贫困县属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限制开发县和禁止开发县。在老思路下,贫困地区发展挑战多、出路少、步子慢。

  思路一换,海阔天空。安徽、河北、宁夏等省区正在努力把自然条件劣势变成转型发展优势,试点发展光伏、风能等 新能源 产业。如今,既符合国家战略又利于生态保护的新能源已经为当地群众提供了脱贫新渠道。

  扶贫措施要更加精准。国务院扶贫办今年将重点推进实施精准扶贫十大工程,包括干部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植树扶贫、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龙头企业带动等。这些措施既有“传统项目”又有新鲜尝试,力争实现“一村一法、一户一策”。

  扶贫管理要更加精准。去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由主要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转变,让扶贫从“副业”进一步变成“主业”。

  同时,为了避免贫困县出现“穷庙富和尚”现象,有关部门还出台了约束机制,对贫困县的行政行为做出限制,如禁止搞华而不实的标志性建筑、形象工程等,确保更多资源投入扶贫开发。

  中央财办副主任韩俊认为,精准扶贫是扶贫理念的一个重大创新,可以解决扶贫开发工作长期以来底数不清、目标不准、效果不佳等问题,为我国扶贫事业开创崭新局面。(记者石昊 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