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面文化绘春秋
中新网湖北新闻10月13日电 (周钢)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坚守做好一件事。在武汉市大花岭库粮油储备有限公司就有这样一个人,他就是该储备库经营部副部长梅建新,他为守好粮坚守了一辈子。
守粮人的枯燥坚守
1981年,梅建新来到大花岭库粮油储备有限公司,开始了他与粮食储备打交道的工作,那年他19岁。“真没想到,这一干就是一辈子。”梅建新笑眯眯地说道。
他介绍,与粮食打交道真的很难,每天都是在干粮食入库质量检测、收粮入库、粮食管理、粮食出库等枯燥繁琐的工作。
入库之前,稻谷需要检测色泽气味、出糙率、整精米率、杂质、水分、黄粒米等。小麦需要检测色泽气味、容重、不完善粒、降落数值、杂质总量、水分。玉米需要检测色泽气味、容重、生霉粒、不完善粒、杂质、水分。大豆需要检测色泽气味、完整粒率、损伤粒率、杂质、水分。大米需要检测加工精度、碎米、不完善粒、杂质、水分、黄粒米、互混、色泽、气味。小麦粉需要检测加工精度、灰分、粗细度、面筋质、含砂量、磁性金属物、水分、脂肪酸值、气味口味。
“粮食管理更麻烦,温度、湿度控制,控制不好就会霉变;还要防虫害、防鼠害。”梅建新说。过去这里条件很落后,夏天降温全靠电风扇;如果遇到长时间阴雨天,还要等到天晴了把粮食转运到室外晒场降低湿度。消灭鼠害全靠人赶、猫爪、笼子做。现在条件好了,粮库是恒温的,恒温设备一应俱全;防鼠设施也很健全。
“每天重复这样的事情真的是枯燥无味,干了两三年后我就想起了打退堂鼓,给库领导递交了辞职报告,好在母亲和库里的领导及时做工作。”梅建新说。“民以食为天,守粮是枯燥,但是意义非凡,你不是为自己守好粮,而是为无数人的饭碗守好粮,他们都会记得你的。”母亲和蔼地说。“人这辈子就是应该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为百姓守好粮,你说我们守粮人没有意义吗?”库领导诚恳地说。
听到父亲和库领导语重心长地劝告,梅建新坚持了下来,而且比以前更加珍惜了这份职业。
让粮食生命力更强
2001年夏天,梅建新在一次外出学习时,看到一个麦地里微风过后碧波荡漾,金灿灿的麦浪让人浮想联翩。“虽然是炎热的夏天,但是,那金色波涛就像一幅幅精美的画卷,美不胜收;原来,粮食真的很美,更有文化。”梅建新感叹道。
储好粮就必须懂得粮食,粮食不仅需要通风,确保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还需要呼吸。回到粮库,他结合每天要给粮食翻动的实际工作,联想起外地出差时看到的金色麦浪,他开始在粮仓里尝试做起了粮面“绘画”工作,把平整的粮面绘成了波浪形,他的这一举措得到了库领导的赞许,全库27个大粮仓先后全部采用了这一做法。自此,梅建新爱上了粮面“绘画”文化。
“通过给粮食‘绘画’,不仅美化了粮库,还可以更好地增加粮食的透气性和散热性,让粮食生命力更强。”梅建新介绍说。
粮面文化绘春秋
自从梅建新爱上粮面“绘画”文化后,他每天闲暇之余都铺在粮面“绘画”上,爱不释手的他,虽然不懂绘画技艺,但是他到书店购买绘画书籍、请教绘画老师,有时看到毛衣上的图案他也不放过,把他喜欢的图案都用铅笔画在笔记本上,在他精心谋划和不断探索下,第一年,他就可以熟练在粮面上绘出波浪形、方形、菱形、三角形和多边形等五种图案。
尝到甜头的梅建新不甘心这些简单的图案,他开始尝试探索更多的粮面文化,地板砖图形,“大国粮仓”“绿色储粮”等汉子图形每天都在个粮库轮番出现。“20余年里,我先后创作了30余个图案,如今这些图案也得到了全库同事们的青睐。”梅建新开心地说。
梅建新介绍,大花岭粮库是武汉市市级最大的国有粮库之一,每年入库粮食达到2万吨左右、出库大约1.5万吨,粮食每3年轮换一次。
今年59岁的梅建新介绍说,通过开展粮面文化,不仅消除了守粮人的枯燥生活,提高了粮食的生命力,还提高了大家的文化素养,提高了大家的工作热情,更增强了大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他的带领下,现如今他已经带出了10多名粮面“绘画”大师,不少外地守粮人来这里学习粮面“绘画”技艺。
还有1年就要退休的梅建新还在不断努力创新粮面文化。“守好这么多粮食其实并不容易,但是自从有了粮面文化,全库上下都爱上了这门‘手艺’,大家乐此不疲;我希望这种粮面文化代代相传。”梅建新感慨地说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