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精准发力拔穷根

11.01.2017  20:38

  截至2016年底,全县共完成25000人脱贫,累计发放各类金融扶贫贷款资金5.21亿元,发放学生生活费补助金1100余万元,向低保户、五保户、孤儿发放保障金6000余万元、救助资金750万元,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600万元,兑现产业奖补和小额贷款贴息资金8214.5万元……这一连串数据,记录下全县2016年脱贫攻坚的步伐。

  数据反映工作成效,一年来,我县严格按照“精准”目标,从工作体系、易地搬迁、产业帮扶、医疗救助、助学扶智、基础设施等方面精准发力,全力保证各方面困难群众都能得到帮扶,都能如期顺利脱贫。

  完善工作体系,压实工作责任

  今年来,全县共召开精准扶贫作战指挥部指挥长会议5次专题会近40次研究部署推进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竹溪县2016年度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竹溪县农村贫困劳动力能力提升项目管理办法》和《竹溪县重点贫困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竹溪县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实施办法》等扶贫政策文件,进一步理思路、明目标、压责任、提精神、定举措,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同时,在全县25个作战区域310个作战单位严格按照军事化管理原则,坚持挂图作战,逐级签订脱贫攻坚军令状,定人员、定任务、定责任、定时限的作战指挥系统,形成战鼓擂动、统一指挥、披挂上阵、决战决胜的强大气场。

  着力解决住房,全力抓好易地扶贫搬迁

  为加快推进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县委、县政府结合实际制定了《竹溪县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及配套管理办法,积极引导和鼓励贫困户通过本村集中或进镇、进城安置,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

  在县委、政府正确领导和周密部署下,全县各地积极组织,采取“5+2、白+黑、抢晴天、战雨天”的工作措施,一边抢工程进度,一边抓建房质量,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8月2日,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现场推进会在我县成功召开,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兄弟县市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随后,“竹溪经验”、“竹溪模式”在全省推广。截止目前,全县建成安置点375个,安置落实7352户21126人,占省下达2016年搬迁计划6769户20661人的102.3%,超额完成省、市、县预定的年度安置任务。

  夯实产业基础,着力抓好特色产业发展

  为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实现“精准扶贫,整县推进,精准施策,不落一人”工作目标,我县先后出台了《竹溪县专项资金到户项目管理办法》、《竹溪县扶贫贷款贴息管理办法》、《精准扶贫规模示范产业基地建设奖扶办法》、《竹溪县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奖励扶持暂行办法》,鼓励贫困户发展茶叶、核桃、药材、魔芋、苗木花卉、养殖等特色产业,积极探索出了“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基地+电商+贫困户”、“合作社+众筹+电商+贫困户”、“企业+基地+保险+贫困户”等多种产业扶贫模式,让贫困户在产业链条上实现增收脱贫。

  2016年全县发展产业扶贫示范基地112223亩,发展互联网商店110多家,吸纳电商从业人员3000余人,兑现产业奖补和小额贷款贴息资金8214.5万元,其中28家物流企业带动超过2000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发挥金融杠杆作用,撬动金融保险扶贫

  2016年,我县率先在全省推行金融扶贫试点,按照“政策引导、银行参与、农户贷款、政府贴息”的金融扶贫机制,实行政府、银行共同承担风险,对贫困户、产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实行全额贴息,解决贫困户能贷、敢带的困境。

  为切实增强贫困户抵御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县精准扶贫作战指挥部与人保、人寿、中华联合、太保财险、平安保险等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着力解决贫困户因病返贫、因灾返贫的后顾之忧,进一步降低贫困对象医疗成本,科学规避产业风险。今年来,全县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62亿元,惠及3079户贫困户。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为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高群众幸福生活指数,我县积极谋划村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严格按照“四确保、九有”标准,坚持“保基本,全覆盖,不重复,留空间”的原则,不搞“高大上”,着重把水、电、路、房等贫困群众急切期盼,彻底解决贫困地区行路难、吃水难、住房难、用电难等基本民生问题,确保全县贫困村、贫困户基本公共服务条件达到国家规定的脱贫标准,实现全民同步脱贫、共奔小康梦想。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竹溪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从“大水漫灌”到“精确滴灌”,确保了贫困群众有“”可循,也为我县找到发力“”提供了方向,同时也为“精准发力拔穷根”提供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