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孙氏家族300多年前立祖训:只种树不砍树不卖树

31.03.2016  13:21

  竹山县双台乡水坪村孙家湾有一片古松群落,居住在这里的孙氏家族世代接力呵护这些松树300余载,被传为佳话。清明前夕,记者与专家一道来到水坪村,通过辨识古墓碑文和《孙氏宗谱》,确认了这一段传奇故事。

  《竹山县志》和《竹山县林业志》均记载了水坪村孙姓先祖迁来竹山时,从老家带来种子栽植了十余亩松林。水坪村孙家第九代后人、村文书孙刚告诉记者:“老祖先迁到这里来的时候种下这片松树,还定下规矩:只种树,不砍树,不卖树。

  从水坪村村委会到古松群落将近2.5公里。孙刚带着记者一行沿着泥泞小路爬上滚狮坡,穿过一处名叫孙家湾的老旧院落,院落后山就是古松林。放眼望去,两三人合抱粗的松树虬枝参天、挺拔苍翠,平均高度大概在20米左右,树干通体溜直,大块的树皮花纹上面密布小孔洞,孙刚说是啄木鸟啄食害虫留下的。

  古松林里有不少古墓,孙刚带记者走近其中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墓。孙刚介绍,这是孙姓来竹山定居的一世祖明德公墓。该墓碑文大多数能清楚辨认,从其中有关字句可知早在1698年,孙姓就开始在此地开荒、繁衍生息,这里也因此得名孙家湾。根据编修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的《孙氏宗谱》记载,孙明德当时带着侄子从武昌迁到竹山,一落脚就播下松树种子造林,并将这个山头作为祖坟山和孙家合族公产。300多年来,孙氏家族与古树同生共长,从最初叔侄二人发展到现如今700多人的大家族,至今仍有500多人居住在孙家湾。300多年来,孙氏族人世代自觉保护这片松林,既不砍树、也不卖树,古松群落得以存留。

  孙刚说,他10多岁时这片松林还有七八十棵大树,但几乎每年都有大树自然倒下,前年就倒了5棵。2014年10月,竹山县林业部门派人实地调查时,这片松林尚有21棵松树,确认都是马尾松。记者在林中看到有两棵古松倾倒在地,据孙刚介绍,它们都是去年自然倒下的,主要原因是这里的黄土层深厚,又是滑坡体,加上马尾松根系并不是很发达、扎根不深,有几棵大树树冠都向山坡下方倾斜,靠人力无法扶正,一旦倾倒就会折断树根。水坪村党支部书记王国宝和孙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有关部门能帮忙想想办法,挽救这片见证了孙家湾孙姓世族发展变迁的古松落群。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