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县突出五大重点,推动扶贫开发转型升级

02.07.2014  09:52
 

    

  近年来,竹山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先行区目标,调整思路促转型,突出重点创品牌,加压奋进走新路,内引外联聚合力,致力推动扶贫开发转型升级。

  一是突出狠抓特色产业建设。结合全县“三大三特”(茶叶、油料、畜牧、烟叶、蔬菜、林特)产业布局,建成特色产业基地面积95万多亩,形成初具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91家,培育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专业村26个,高标准建成麻家渡镇柿树坪、溢水镇燕子山、宝丰镇九里岗等10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二是突出狠抓重点贫困村建设。近3年来,实施整村推进重点贫困村33个,建成溢水镇东川村生态宜居社区、深河乡井泉村综合治理村庄等特色示范村15个。县“四大家”领导带队抓好60个边远极贫村建设,着力改善边远地区群众产业发展难、出行难、饮水难、住房难等问题。

  三是突出狠抓政策资金整合。结合新农村建设、竹房城镇带建设、现代农业建设,近3年整合农业、交通、水利等涉农资金14850万元,村平投入达到450万元。深入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积极争取国家烟草专卖局、省军区等上级部门的援助和支持。

  四是突出狠抓专业合作社建设。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推进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向产业大户集中。采用扶贫贷款贴息、扶贫互助资金等方式,支持能人大户发展,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220多家,提高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五是突出狠抓扶贫搬迁工作。把扶贫搬迁与整村推进、生态宜居村庄建设等有机结合,建好百里河、吉鱼、太河、深河、总兵安、墩梓、大堰、清泉、公平10个集中搬迁安置小区,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以“大分散、小集中”为主要安置方式,建设设施完备的农村新型社区。实行扶贫搬迁年度目标管理,细化工作标准,建立督办机制,提高搬迁项目推进速度和建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