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县建东村:阳光下的红火日子
中新网湖北新闻3月4日电 (李彩云 聂爽 李宜林)“你们听,这呼呼转动地声音是逆变器散热风扇发出来的,表明发电板正在工作,今天太阳好,估计能发电2000多千瓦时。”3月3日,湖北省秭归县建东村驻村第一书记、国网公司秭归供电站职工蔡先猛介绍道,一块块蓝色多晶硅组件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
秭归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国家电网公司定点帮扶县。2016年,国家电网公司在建东村兴建了第一座“农光互补”光伏电站。
位于建东村的光伏发电站(聂爽 摄)据蔡先猛介绍,建东光伏电站,分三部分建设,位于六组的这部分,地势低洼,属于滩涂地带,土壤肥力不足,不适合农作物生长,曾经一度成了荒地。
得益于国网公司定点帮扶建东村,将这块地租过去,对土地进行填平、整治,修起了光伏电站,形成了“棚上发电,棚下种养”的“农光互补”立体生产模式。截至目前,这座电站累计发电319万千瓦时,直接收益达300多万元。“闲置的土地有了租金,光伏板下种了7亩羊肚菌,5亩中华蚊母,以前的滩涂地也变成了金窝窝。”蔡先猛说。
谢新元是湖南人,年轻时参与三峡工程建设,便在秭归安了家。前些年,因为股骨头坏死,让昔日家里的顶梁柱一下子倒下了,看着还在读书的女儿,瘫痪在床的谢新元一筹莫展。
位于建东村的光伏发电站(聂爽 摄)建东村第一任驻村书记、国家电网公司曲辉在走访中,了解了谢新元的情况后,开始结对帮扶,给他联系医院、筹集医疗费。谢新元很快便完成了股骨头置换手术,几个月后又重新站了起来。
2016年光伏电站建成,曲书记将电站大门的钥匙交到谢新元手中,交的是信任,递的是希望。谢新元从此当上了电站的看护员,看设备是否停止、听逆变器有无杂音、记电站日常运转成了他每天的工作。
这几年来,村集体利用光伏发电收益开展帮扶,他将以前的砖房翻新改造,女儿也顺利考上了大学,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同样感受到光伏电站“温暖”的,还有同村的艾祖红。“现在我姑娘毕了业,参加了工作,成了家,顿时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轻了不少,这都得感谢咱们村里的光伏电站啊!”站在自家翻新的两层小洋楼前,艾祖红满怀感激地说道。
几年前,艾祖红和丈夫傅先义遭遇车祸,傅先义脑部遭受重创,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养育女儿、照顾丈夫、撑起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了这位曾经只需考虑“油盐酱醋茶”的女子柔弱的肩膀上,生活顿时没了光。
“村里考虑到我要照顾老公,给我安排了保洁员的公益性岗位,这样我既能顾家还能挣点生活费。”艾祖红说着说着红了眼眶,“是阳光照亮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村里的光伏电站帮我撑起了这个家,让我们脱了贫,不再拉村集体的后腿了。”
据了解,国网公司在秭归县4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建成48座光伏电站,并将扶贫电站资产捐赠给了秭归县的贫困村村集体。共设置公益性岗位1427个,带动1113名困难群众就业,截至2020年底累计发电约4000万千瓦时,为建档立卡贫困村提供直接收益4300多万元。
惠民短期靠项目,长期靠机制。“如何让这笔集体经济持续发挥效益”的问题,在秭归已初步建立的一个部门主管、一家公司托管、一套制度管理、一支队伍管护、一个标准考核的长效机制中找到了答案。
目前,秭归实行由县光伏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委托紫昕国投公司运维、“站长+看护员”的日常管护模式,制定了运维管理办法、收益分配实施细则及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办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