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扶贫大有可为

19.10.2014  11:36
         

  17日,是我国首个“扶贫日”。记者从省扶贫办获悉,我省将从省慈善总会、省红十字会、省扶贫基金会、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四个指定渠道募得善款。社会扶贫,大有可为。

  社会扶贫突飞猛进

  湖北是一个贫困面较大的中部省份。全省64个县市中现有29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其国土面积和总人口分别占全省总数的57%和33%。

  在我省,社会扶贫主要涵盖了中直单位定点扶贫、党政机关定点帮扶、驻鄂部队参建扶贫、企业共建扶贫、民间力量和社团组织。

  数据表明,9年间仅定点扶贫方面,就突飞猛进。2005年至2013年,中直单位定点扶贫直接投入资金从5285万元上升到6269万元,省直定点扶贫资金从5406万元攀升到97691万元,是2005年的近20倍。2013年,省市县各级党政机关直接投入定点帮扶资金21亿元。

  企业扶贫也为社会扶贫添砖加瓦。省扶贫协会联络110家会员企业和团体,采取多种形式,直接投入资金12亿元,帮助贫困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29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1776元增加到2013年的5615元,当前社会扶贫已成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仍面临诸多瓶颈

  然而,区域间贫富差距还是显而易见。2013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866元,远远高于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从我省扶贫开发的实际来看,现在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越到最后,扶贫攻坚的难度越大。

  社会扶贫,是政府、市场、社会新“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中的重要一极。但如何充分调动社会扶贫的力量,也面临诸多瓶颈。

  据了解,目前受税法所限,企业帮扶老区资金只有通过慈善行业才可享受抵扣交税政策,不利于调动企业参与社会扶贫的积极性。如何引导全社会、全部门全口径参与扶贫,还存在着思想观念上解放不够,政策框架、体制机制上研究不深,社会扶贫的政策引导不到位的问题。

  眼下,尚未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和局面,需要集合多方力量和智慧,激发更多的单位和有识之士参与扶贫开发。

  社会扶贫潜力有待挖掘

  如何充分挖掘社会扶贫潜力,进一步调动社会扶贫的积极性?中国(南方)减贫与发展研究院专家认为,要简化手续,落实好现有土地、税收和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建立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共赢机制。

  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社会扶贫工作中要更加重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议通过竞争的方式,由政府财政资金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方式,推动社会组织打造社会扶贫精品项目和品牌。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扶贫公众信息交流平台,结合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将贫困信息和需求与社会各界的扶贫意愿和扶贫资源,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有效对接,塑造社会扶贫和公益慈善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