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硬汉退伍穿上“藏青蓝”不忘初心永葆本色

26.07.2017  13:41

  中新网湖北新闻7月26日电 (刘英)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昔日身披橄榄绿在军营中激扬青春,今朝衣着藏青蓝在警营里挥洒热血。从军营到警营,他们脱下戎装换上警服,由军中硬汉变成警营尖兵,改变了称呼,改变了身份,改变了岗位,但不变的是那份永葆忠诚的本色和无悔的追求。他们用那镌刻在骨子里的军魂、警魂,谱写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笔者来到湖北省十堰市公安局张湾分局,走近从军营中走出的警察,倾听他们故事,感受他们的风采。

   涛声依旧再扬帆

  “涛,我办公室电脑上不网了!”、“涛,食堂天然气该冲卡了!”、“涛,一楼厕所有点堵!”……

  在十堰市张湾公安分局车城西路派出所,从一楼到六楼,最“刺耳”的声响是来自于杨涛身上挂着的那一大串钥匙。它们跟随着杨涛的步伐,在楼上楼下之间来回跑,处理着整个派出所里出现的每一个状况。

  浓眉大眼、帅气十足、笑容可掬,这是杨涛给人的第一印象。

  杨涛,2004年高考以超过录取分数线30分的优异成绩被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录取。10年军旅磨砺期间,他三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多次被评为“优秀机关干部标兵”,并提前晋升副营职。2014年他由部队转业至车城西路派出所,3年公安工作中,他沉稳踏实、处处流露出坚毅、雷厉风行、不折不扣执行命令的军人本色。

  作为一名综合内勤民警,既没有追逃抓捕的紧张刺激,也没有惊心动魄的破案故事,与之相伴的,始终是一些事无巨细的琐碎事务,繁杂的事务来不得半点敷衍和虚假。“电话接到手软、报表做到头疼、总结写到脱发,感觉每天就像是在打仗……”杨涛如是来形容当初刚到岗的工作状态。

  内勤民警的职责之一是负责派出所里全部的材料把关。为不负岗位使命,杨涛每天早上6时赶到办公室自学相关业务知识,上班时细心捕捉亮点挖素材,晚上加班赶材料。

  “他经常是深夜写完材料后,直接就在办公室将就睡下了”。办公室的同事无不称赞杨涛敬业。

  默默地坚持和点滴的积累让如今的杨涛成为了车城西路派出所的一支笔杆子。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车城西路派出所内勤工作机制逐步完善。2016年底,在十堰市派出所信息调研考评中,车城西路派出所排名第二,杨涛荣获“信息调研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杨涛说:“虽然没有在一线工作的刺激和成就感,但是任何岗位都必须得有人来干,既然做了内勤民警,我就不能辜负这个岗位所承载的责任和使命!

  没有掌声、没有鲜花,但是他恪尽职守地脚步坚定而执着。

   砥砺前行续忠魂

  在张湾公安分局花果派出所,他是“老顽童”、“开心果”,有他在的地方总是欢声笑语;他是所有民警的“老大哥”、“好师傅”,自有一套高超的工作技巧。他是军人出身的民警汪诗学。

  “1986年在武警交通第七支队入伍,1987年、1988年、1991年、1992年接连获得部队嘉奖,1995年在部队荣立个人三等功。”提起当年从军经历,年近5旬的汪诗学依旧满脸自豪。

  脱下军装,穿上警服,汪诗学一样出类拔萃。从1997年转业来到公安队伍,20年来,无论是从事治安警务,还是担任社区民警,汪诗学始终将军人的本色在执法岗位上延续。1997年被湖北省人民警察学校评为优秀学员,2004年、2011年分别荣立个人三等功,2013年荣立个人二等功。

  2013年,十堰市发生一起特大制假贩假案件,嫌疑人通过非法渠道伪造残疾人证在十堰市公交公司办理免费乘车“爱心卡”,涉案人数多达200余人,涉案金额10余万。主办案件的重担落在了汪诗学身上,面对复杂的案情,汪诗学连续在一线奋战半个月,凭着一股韧劲很快侦破此案,刑事拘留及取保候审10人,行政拘留11人,挽回经济损失数十万元。

  2015年,因工作调动,汪诗学转战社区。这又是一项新的挑战,汪诗学再次拿出那种不服输的狠劲,通过穿梭于辖区的企业、社区,进行入户登记、安全检查、调解纠纷,做到对辖区情况了如指掌,把辖区群防群治工作搞地有声有色。

  阳光大道项目是2016年张湾区一项惠民工程,拆迁工作涉及100余户300余人,自动工以来,汪诗学基本吃住都在工地,调解占地等各类大小矛盾纠纷200余起,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为阳光大道顺利施工铺平了道路。

  长期负重的公安工作使汪诗学患上了头痛症,严重时一直恶心、呕吐。但是一旦病情有所好转,汪诗学就立马投入到社区工作中。有辖区百姓心疼地调侃汪诗学:“你条件这么好,都快五十岁了,还这么拼干什么?”他总是轻描淡写地来一句“人民警察得为人民服务啊!”汪诗学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誓言。

   鲲鹏展翅写传奇

  退伍不褪色,转业不转志。这句话来形容有精神、有活力的张为全,是再合适不过!

  从部队的作战指挥员,到警营一线缉毒民警,再到现在的治安大队教导员,由陌生到熟悉,由适应到挚爱,每一次的转角,似乎只有张为全自己才能体会到其中的酸甜苦辣……但无论在哪个岗位,他总能以笃定的信仰续写着出彩的传奇人生。

  军营中他是“佼佼者”。从军13年,张为全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带领所在连队荣获集体二等功1次。2003年,他曾代表北京军区向1000多名毕业学员作精彩报告,深受各级领导高度评价。

  警营中他是“勇先锋”。 从警11年,每次任务,张为全总是选择冲锋在前。从事一线缉毒警时,他先后侦办了“部目标-2015-311”号毒品案件,打掉一个横跨多省,上下层级达到七级的特大贩卖、运输毒品团伙;侦办的“部目标-2015-964”号制贩毒品案被评为全省“十大精品案例”。他四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012年被湖北省政府评为“湖北省卷烟打假市场整顿先进个人”,2013年被湖北省公安厅评为“全省经侦信息研判能手”。

  张为全说:“1993年,穿上军装的那一刻,我就告诉自己,要做一名优秀的军人。2006年,走进警营时,我一样在心里跟自己说,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

  如今,张为全以扎实的作风、过硬的技能成为张湾公安分局的中坚力量,他头顶国徽,肩扛盾牌,为平安张湾、百姓安宁撑起一方晴空!

   无需扬鞭自奋蹄

  十六年军旅生涯,十五年从警岁月。49岁的段成安31年如一日,将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光荣传统带到了公安工作中。自2002年从警以来,段成安始终扎根基层社区,甘当“孺子牛”、善做“和事佬”,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连续4年被评为十堰市优秀社区民警、十佳社区民警;五次获得十堰市公安局嘉奖。

  2013年前,段成安一直负责远离市中心的茅坪警务区。他克服人少、车少、经费少的困难,不管是骄阳似火的三伏天,还是滴水成冰的三九天,他总是搭着公交车奔走在社区与派出所之间,登记人口、摸排情况、调解纠纷等。衣服穿旧了一套又一套,鞋子穿破了一双又一双。通过他的努力,茅坪警务区从以前的治安差、环境差、安保差的落后警务区变成了如今平安和谐的警务区。茅坪警务室先后被十堰市公安局、湖北省公安厅、公安部评为 “优秀警务室”。

  接手负责七里垭警务区工作后,段成安多方奔走,自筹资金3万多元,在七里垭警务区建成了一级警务室,并逐步搭建了以警务室民警为主导,基层组织、治安联防队等骨干和“治安中心户”为依托的“民警+村干+治安中心户”治安防控网。

  一年来,段成安下村组服务95次,走访农户485户,送居民身份证938张、驾驶证65本、暂住证137本、户口簿136本,现场调解民间纠纷20起,开展法制和安全防范宣传52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3100份。

  辖区群众纷纷反映:“社区里每天都能见到民警,吵架的、打架的少了,丢东西的少了,警民之间相互了解多了,心里比以前踏实多了”。

  段成安用人口管理“一本帐”、 治安防控“一张网”、 服务群众“一片情”、 从警路上“一颗心”,为辖区百姓撑起了一片晴空。

  他像“老黄牛”一样,只讲付出从不计较回报,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敬业奉献成就了伟大的不平凡,以铁血丹心书写了一首爱的赞歌。(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