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找好标杆 补齐短板——荆门市深入查找问题 推进创新务实现代民政建设

23.09.2016  11:06

  今年以来,湖北省荆门市民政局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放眼全国民政系统找好标杆,立足荆门工作实际找准短板,全面深入查摆制约民政改革创新发展的思想观念、政策障碍、工作瓶颈,围绕各种短板提出整改措施,补齐民政工作短板,推进创新务实现代民政建设。

  强筋壮骨,补齐思想观念短板

  着力解决部分民政干部不敢担当、不会创新的短板,扫思想之尘、祛作风之弊。组织系统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时传达贯彻中央、省、市重要决定、重大决策部署,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把制度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常抓常新,历时两年,按照民政部、省民政厅工作要求,全面清理、修改、完善包括领导干部包联、重大项目建设调度等十多项制度,为推动工作、督办落实发挥重要作用。

  实行履职尽责清单管理,建成以项目清单为导向、以工作台账为痕迹、以考核为定性、以成果运用为目标的履职尽责考评体系,保证履职尽责阳光、公正、透明,全面提升执行力、落实力。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强化理论武装,建立民政系统党员干部大培训机制,制定《荆门市民政工作86项培训计划》,市、县、乡、村四级民政干部实现全覆盖。

  统筹推进,补齐保障民生短板

  着力解决社会救助体制机制不完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平台建设滞后的短板问题。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物价水平量化调整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标准,统筹推进城乡低保发展。今年,荆门中心城区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30元,京山县、沙洋县、钟祥市和屈家岭管理区提高到每人每月44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510元;五保供养标准统一提高到每人每年7020元。同时,建立荆门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平台,推进多部门间信息在线比对。

  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将重点救助对象、低收入救助对象、因病致贫困难家庭重病患者、扶贫部门认定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并且推进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等制度有效衔接。规范临时救助,制定出台《关于规范和完善困难群众临时救助的实施意见》,将急难型贫困、支出型贫困家庭纳入救助范围,全面开展“救急难”工作。

  创新驱动,补齐养老服务短板

  着力解决养老床位不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偏低等短板,统筹发展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简化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手续,加快建立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制度,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

  制订《标准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拟订了3年滚动发展计划和路线图,今年拟新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4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64个;农村基层老年协会建会率达87%,城市社区基层老年协会建会率达96%。推进医养融合,支持养老机构与周边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作,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向老年护理院、老年康复医院转型,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老年护理院、老年康复医院和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医疗机构;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探索建立覆盖全市的智能化养老服务平台,试点搭建“12343”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

  “三社联动”,补齐基层社会治理短板

  着力解决社区工作社会化不够、社会组织作用发挥不足、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大力推进“三社联动”发展。制定《标准化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每年选择20%的城市社区和5%的村开展“三社联动”和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创新社区治理体制机制,逐步厘清基层政府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关系,促进社区回归自治本色和服务本位,社区减负增效和社区积分制管理成效初显。重点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鼓励举办各类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发挥社区的基础平台作用、社区社会组织的服务载体作用、社工专业人才的骨干作用,建立居民群众提出需求、社区组织开发设计、社会组织竞争承接、社工团队执行实施的联动机制。今年,该 市举行了第二届社区公益创投培训班,组织参加了全省第三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获一等奖。 (载于2016年9月21日中国社会报第2版  丁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