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林业厅产业扶贫托起小康梦

08.04.2016  09:24

  (通讯员周伟)4月4日,清明,鹤峰县中营镇白鹿村260亩猕猴桃苗在春雨中抽芽吐叶,愈发映衬乡村的新绿。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殷胜乐掰着指头算账,一再感激省林业的针对性帮扶。殷胜乐说,他家短期产业有100多只土鸡、2头生猪,家庭收入今年应该首次“过万”,长期产业有2亩猕猴桃,管理得好,每年再增收3到4万元,他现在想的已经不是摘掉贫困的帽子,而是今后的小康生活。

  作为武陵山试验区的重点贫困村,白鹿村山高坡陡、产业滞后,共有5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甩掉贫困“帽子”是村民的心愿,更是帮扶单位的工作重点。2015年,省林业厅副厅长黄德华亲自挂帅,驻村工作队队长乐成胜驻扎在村、下沉到户,走遍全村每一户贫困户,把脉问诊,找准了贫困的根源:村级缺集体经济,贫困户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

  对症下药,省林业厅立足“”“”,决定变“输血”为“造血”,因地制宜推动特色产业扶贫,为贫困群众建立自己的产业,管长远、增后劲,不仅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更让扶贫产业成为托举脱贫致富,同步奔小康的基石。

  2015年,省林业厅投入30万元,采购猕猴桃苗1.3万余株。除村集体发展100亩外,57户贫困户累计栽植160亩,实现贫困户产业扶持全覆盖。为帮助贫困户掌握栽植、管理技术,解决缺技术的难题,省林业厅组织省农科院、省林木种苗管理总站、省林科院等单位专家深入驻点村开展送科技活动,赠送实用技术资料,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村民栽植。

  贫困户谭杨太不小心摔断腰椎,眼看着其他贫困户发展产业干着急。省林业厅干部欧阳绍湘及时登门,组织党员干部,挽起裢腿,义务帮他家整地、栽苗;贫困户冉梅英外出照顾孙子,乐成胜发动邻居帮她栽植、管理,2亩猕猴桃苗长势喜人。“自己下不得地,要不是省林业厅的干部帮我,2亩多苗子就白白糟蹋了”谭杨太逢人便夸省林业厅干部的好。

  “管理得好,亩收入最高可达2.5万元。”该村支部书记何斌介绍,仅猕猴桃一项,贫困户户平增收4万余元,村集体经济增收200余万元,他白鹿村的未来充满期盼。

  因地制宜。省林业厅“三万”活动联系村金竹园村地处偏远,村内有大片空闲的土地,省林业厅累计投入15万元,扶持村民种植金丝楠、珙桐等珍稀苗木,为村民提供稳定的增收渠道。何家村地处偏远,有500多亩优质茶园,但交通不便,茶叶季节价格差大,增产不增收。省林业厅指导该村组建茶叶加工厂,投入15万元解决机械设备与安装费用,茶厂建成后,茶叶销售不再受季节价格差的影响,亩收入预计由原来的3000元增至5000元,茶农增收约100万元。

  本着长短结合,2015年,省林业厅扶持村民兴办养鸡专业合作社,19户贫困户免费领取鸡苗。残疾青年易伟在工作队资助下,远赴河南学习养鸡技术,省林业厅又给他家赠送一台专业孵化器。“今年养鸡1000只,再逐步扩大规模。”易伟相信,再奋斗一年,他家仅养鸡收入就可以超过10万元。他说,他已经和女朋友约定,收入达到10万元就成婚,2017年既是他的脱贫之年,更是他的“脱单”之年。

  产业扶贫红红火火。今年,白鹿村的贫困户已经从57户下降到29户,工作队再筹资扶持贫困户养猪。“26户贫困户养猪,每户扶持1500元,预计户平可以增收5000余元。” 何斌介绍,贫困户种植、养殖产业长短结合,家家户户产业叠加,小康生活已经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