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生命相托 我必全力以赴——医疗扶贫的协和价值观

10.03.2017  14:35
        一则微信朋友圈信息,近来引发医疗圈关注:武汉协和医院将“医疗扶贫”作为年度首要工作重点。“技术领先不能说明一切。救死扶伤、扶危济困,为弱势群体守望生命、真情相助、妙手仁心方为大医精诚。”全国人大代表、协和医院院长王国斌教授为此注解。
        繁忙之中,贫困帮扶决不中断
        2月25日,周六,9时整,山城恩施,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手术室内,武汉协和医院心外科杜心灵教授主刀进行一台心脏瓣膜替换手术。手术室外,患者家属杜先生一脸平静。杜先生说:“有协和专家在,心放到肚子里!
        下午2时,手术顺利完成。“患者情况良好,请你们放心。”杜心灵的话,让患者一家人笑了。
        心脏病,对很多山区患者往往意味着“一病致贫”。2012年3月19日,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民大基地成立,协和心外科专家每周都会来到偏远的恩施,坐诊民大医院并主持手术。
        5年来,协和医院带来了全国顶尖的治疗团队,包括董念国、肖世亮、杜心灵、孙图成等一批全国知名的心脏病专家,引进了体外循环机、心内除颤仪、球囊反搏仪等国内先进的医疗设备,每周为民大医院心外科医生们授课。“武汉的工作再忙,对恩施的帮扶我们一天也没有耽误。”杜心灵说,每周五晚,结束武汉的门诊及手术后,他和同事便乘坐火车赶赴恩施,周六早晨到达医院便马上投入工作,周日晚再返汉,周一早晨直接上班。“为了山区贫困患者,累些值得!”  5年来,民大医院在协和专家指导下共完成瓣膜置换、冠脉搭桥、房室修补缺损等心脏手术200余例。
        尊重生命,为贫困患者抢出生机
        1月9日12时,洪湖40岁的吴先生突感胸痛难忍,在洪湖市人民医院(协和洪湖医院)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需要紧急实施手术打通堵塞血管。
        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刘红与团队马上着手商讨急救方案。“医生,我没有正式工作,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完全靠老公一人在外面摆地摊支撑,手术费很难凑齐!”吴先生的妻子流泪说道。“先救人要紧,费用我们一起想办法!”刘红安慰道。经过就地妥善处理后,吴先生被推上了120救护车。
        14时58分,救护车到达协和医院胸痛中心导管室,医生和护士早已做好手术准备等在门口;15时9分,吴先生开通血管植入支架;17时16分,手术结束,三根堵塞的血管打通了,吴先生得救。
        出院时,吴先生和家属方才得知,治疗费用医院减免了50%。抢救当天,导管室已全部排满预定手术,医院紧急将一台择期手术推迟,并开辟贫困患者抢救绿色通道,先救治、缓付费。“不论贫穷或富贵,生命都值得被尊重。医疗公平对贫困、弱势人群更显弥足珍贵,医者不应漠视。”王国斌说。
        2001年起至今,协和医院为5000余名先心病患者减免救治费用超过4000万元,帮助近300名血液病患者申请爱心基金救助……一个个贫病交织的生命得以延续。
  医疗扶贫,融入血液的责任
        在协和医院有一个扶贫“标杆”式的人物——姚尚龙教授。从新疆到福建,从陕西到四川,在恩施、十堰的大山里,在青海、西藏的高原上,年过六旬的老教授仍在为贫困病患奔波。
        2月8日,姚尚龙接到电话,“我们成功通过三甲医院验收啦”,电话那头,传来新疆博州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苏娟激动的声音。
        2011年,协和医院对口支援新疆博州人民医院,时任协和医院副院长的姚尚龙担此重任。彼时,姚尚龙本人连患重疾,头部、颈部先后手术,又罹患癌症摘除一侧肾脏。“他是带着化疗药物到新疆的。”苏娟回忆。仅半个月,姚尚龙带队行程数千公里,跟当地医院签署医疗合作协议,进行义诊、查房、手术。
        姚尚龙是全国知名麻醉专家,他与州医院麻醉科主任、蒙古族医生巴德木一见如故,结下万里师徒情。3年免费到武汉进修,帮助申请国家级科学研究基金课题……巴德木在姚尚龙“手把手”的培养下,从一名普通麻醉医生成长为全疆知名麻醉专家。
        6年间,姚尚龙还推动博州人民医院成立了“哮喘之家”,建立了介入治疗室,拥有了“新式剖宫产”、“直肠癌根治术”等14项新技术。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5年协和医院向鹤峰派出首支医疗支援队以来,12年间,已先后向全国对口扶贫的40多家基层医院派驻医生1000多名,培训当地医务人员近百万人次,覆盖受益人群超3000万人。“让扶贫成为融入血液的责任,也是我们为实现健康中国和消除贫困目标的努力方向。”王国斌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