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大山的希望——孝感副教授宣恩支教爱洒校园

17.06.2014  18:28

 

 

 

28年等待,不忘初心,她跨越542公里从孝感来到宣恩,在副教授和小学老师之间,她选择把光阴留在三尺讲台。在这个物质繁盛的时代里,她用实际行动为山区孩子们上了生动的一堂课:用“奉献”让自己的生命绽放无比灿烂的光芒——她就是现任椒园小学三年二班的支教老师江红。

痴心不移

出生于1966年的江红,5岁便随父母来到宣恩,“我的整个学生时代都在宣恩度过的,这儿就是我的第二个故乡。”说起宣恩,她满怀感激。1986年,江红跟随父母回到孝感,随后就职于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工作上,她勤勉认真,备受校领导和同事的好评,经过数十年努力,江红被提拔成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尽管事业有成,可在江红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愿望:她要回宣恩“老家”支教,回报这片热土的养育之恩。

去年,江红19岁的女儿考上湖北大学,她终于有精力和时间来完成自己多年的心愿。敲定主意,江红就向湖北职院提出进山支教的想法。尽管表示惋惜,但是校领导还是给予支持。

可最让江红担心的还是家人的意见,丈夫、女儿更需要江红留在身边,这是人之常情。“都这么大年纪了,身体也没年轻人那么好,怎么就要去支教呢!”丈夫发出最反对的声音。为了让家人安心,江红给丈夫发了一条很长的短信息:“请你理解我,这是我最想完成的事,是我对家乡的回报……”也许是看到江红的决心,最后丈夫还是同意并支持她的决定。

2014年2月,江红背上行囊,带着满腔的热情,通过和读书时的校友联系,最终选择素有“宣恩北大门”和“宣恩教育的窗口”之称的椒园小学。“这儿的老师很敬业,把全部时间都放在学生身上。”这是江红来到学校以后的最大感触,让她对自己选择更加无悔。

到学校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江红就和老师学生打成一片。“这样顶尖的大学教授耐心认真地给孩子们授课,真令人佩服和尊敬……”许多年轻教师这么评价江红。

爱心育人

椒园小学地处椒园集镇,距县城仅七公里。现有在职教师34名,全校学生808人,近一半学生是留守儿童。“从大学里来的副教授,无异于给我们学校注入一股新能量。”张校长介绍道。

“这节课我们上《月球之谜》,同学们知道宇宙有多神奇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还带来了宇宙十大未解之谜……”讲台上,江红声情并茂,讲台下,学生们扬着一张张好奇的脸望着江红。为拓宽学生的眼界,江红特意在网上搜索“宇宙十大未解之谜”。“孩子们十分感兴趣,这堂课上起来就特别轻松。”

为使自己迅速地融入教师角色,江红一心扑在教学上。白天,她认真完成课程安排;晚上,为班上成绩较差的孩子补课;周末的时间,江红大多会选择去留守儿童家访。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江红的生活用一个“忙”字概括,最恰当不过。

家住椒园店子坪村的岳忠鑫是江红最为关心的学生之一,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奶奶和年幼的妹妹。“走了40分钟,到了他家看到家里的生活环境,我心疼极了,也让我更加坚定要给他们精神上更多的‘财富’!”

“江老师好不好?”

“好,江老师最温柔了!从来不会责骂我们,遇到不会做的题,江老师总会仔细地给我们讲清楚!”今年9岁的魏万佳是班里的“小调皮”,在江红的课上,他却十分听话。

潜心教研

“今年我过了一个有趣的生日,4月28号,正好是星期一,按照我给椒园小学302班上的语文课程的安排,上17课《可贵的沉默》,课文的内容是围绕过生日的话题,正好我生日,不如去宣恩县城订一个大蛋糕,和全班同学分享生日。一来正好为新课导入,二来自己和同学们一起过一个快乐别样的生日,三来让那些从没吃过蛋糕的同学尝尝蛋糕的味道,一举三得。放学时,几个孩子真的送给我一份礼物,他们用彩笔画了一幅画,写着生日快乐,看着这些稚嫩的礼物,我十分激动,谢谢孩子们……”

——这是江红博客里面的一段日记,字里行间的快乐,令人感同身受。

“班上有个学生连基本的拼音都不会,我急得都睡不了觉,三年级对孩子们来说太关键了!”一大早,江红就来到教室预备给成绩相较而差的学生“开小灶”。为让全班学生共同进步,江红发动学生们组成二人互帮互学小组,“既能完成学习,还能够锻炼团结协作能力!”这是江红为学生想得最周到的地方。江红以师爱为教育之本,以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浇灌每一棵幼苗,不放弃一名学生,让阳光雨露滋润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今年四月,江红通过网络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为椒园小学捐助少儿读物1000余册。“图书对孩子们来说非常重要,是打开孩子们开阔视野的一扇最关键的大门。”

目前,江红正积极“牵线搭桥”,“六一”期间,她所就职的湖北职院为椒园小学赠送了打印机、篮球、羽毛球拍等节日礼物。

“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很聪明,学习也很勤奋!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思想不开阔,能力培养欠缺。”江红坦言,“我做这些其实很普通,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孩子们能够走出大山,完成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