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森林中的抗疫:每天监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

20.02.2020  16:50

   中新网湖北新闻2月20日电 (王登府 李凤英)在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所职工王永超过了一个特殊的年。从腊月18开始,一直到今天,近40天时间里,每天不间断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及上报工作。而这项工作在此前,是由四个人轮班完成。他笑言:“大家在前方抗击疫情,我就在这里踏踏实实把本职工作做好。

  后河疫源疫病监测站与后河科研所合署办公,监测站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一年365天不间断地外出采集,上传监测数据,以不断完善辖区内的疫病库和疫源库,为科研监测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想偷懒?那可不行!” 王永超介绍,数据采集必须在保护区内开展,一旦越过保护区边界,软件就会自动识别,发出警告提醒。

  王永超家住后河,每年都主动承担了春节期间的数据采集上传工作。可没想到疫情突袭,假期结束,科研所人员无法顺利返岗。“大家不要着急,我一定继续把这件事做好。”王永超主动给所长朱晓琴打来电话,毫无怨言地继续承担起了这项工作。

  每天早早起床,吃过早饭就出发,中午十二点返回,平均每天大约行走四公里,采集数据20多条。粗看起来工作量不大,但在大雪封山的后河保护区,人迹罕至,独自背着相机,带着装有采集系统的设备,将看到的鸟、哺乳及爬行等共计四类动物及动物足迹、粪便等要一一记录下来。王永超说:“就是要仔细再仔细,一点不能马虎。

  无论天晴下雨还是下雪,也无论是大年三十还是初一,数据采集上传必须保质保量完成。“这是一门科学,就要讲科学,打不得一丁点折扣。”王永超说,因为带来此次疫情的病毒可能跟野生动物有关,所以他在巡查采集过程中,格外注意动物留下的痕迹,对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区和越冬地都进行了全面监测。“有时候在趴在地上要仔细查看很长时间,幸亏没人,有人看见要吓一跳。

  每天在工作群里看到大家发出来的照片,有的在卡口执勤,有的在社区宣传,有的在登记体温数据,王永超也很想发一张自己在大山中工作的照片,但他最终没有发。他说,让大家在前方安安心心地战斗吧,我在后方把该做的都做好,也算尽了自己的力。他特地告诉在五峰镇小河村参加疫情防控的朱晓琴:“你放心,也让其他同志放心,我一定把岗位守好,把工作做好。”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