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再出新花样 警方提醒切勿上当

09.04.2015  16:54

  中新网湖北新闻4月9日电 (刘道西 段吉雄 杨炯)4月8日,家住十堰城区的黄某的手机接到某银行的一条信息:您在我行已满5000积分,可兑现5%的现金,请登录我行手机网领取。随后,黄某进入了信息上提供的网址,各种信息填写下来,提交时系统显示繁忙。多次试过后,仍然未成功。之后,黄某突然发现自己卡上存的3000元钱被人转走了,才知道遇上了电信诈骗。据统计,仅4月6日至8日,十堰市公安局东岳分局共接到电信诈骗警情11起,涉案金额10余万元。

  打着商家退款旗号 女子被骗32000

  今年27岁的小徐是丹江口市人,目前在城区某公司上班,平时喜欢在网上购物。4月6日晚,小徐接到了一个浙江杭州的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淘宝网的卖家。他告诉小徐由于系统原因,她买的袜子付款没有成功,现让她申请退款。

  小徐仔细想了下,自己这两天还真的在网上买了袜子,便按照对方提供的链接让输入个人基本资料,并且输入了账号密码,随后系统显示未成功。稍后,对方告诉小徐让她稍后再试。4月7日凌晨,小徐又尝试了一次,但仍然没有成功。这时,她突然发现对方的电话打不通了,而之前联系的QQ号也把她拉入了黑名单。

  感到事情不对,小徐迅速查看自己的账户,发现卡上32500元没有了。此时,小徐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冒充法院工作人员 网上盗转5万现金

  39岁的张女士是茅箭区人,4月5日下午3时许,张女士接到了一个自称是十堰市人民法院的电话,说她涉及一起特大刑事案件,嫌疑人用她身份证开了一张银行卡,骗了很多人。并要求她先不要给家里人说这事,待他们查清楚后,再打电话联系。

  4月6日上午,张女士又接到一个以0575开头的电话,对方自称是广东佛山市南海分局的警察,说还是为昨天的事,并且让张女士把她的银行卡都要告诉一个“宋检察官”的办案人员。

  放下电话,张女士多了个心眼,便拨打了114查询台,查询佛山市南海分局办公电话,结果还真是刚才打给自己的那个号码。这下,她信以为真了。很快,“宋检察官”来了电话,询问她卡里有多少钱,张女士便毫不保留的告诉了对方。“宋检察官”告诉她把钱转到他指定的一个账户上,他们查完之后,如果没有问题,就把钱再转给她。

  按照“宋检察官”的要求,张女士把自己卡上的5万元现金转了过对方的卡号上。转完账后,张女士越想越不对劲,来到东岳分局才知道自己遇上了骗子。

   假冒朋友借账号 骗取3万现金

   52岁的沈女士家住张湾区,4月7日13时许,正在家上网时,一个头像是朋友但号码陌生的QQ号码申请加她为好友。

  看到是熟人,沈女士便加了他,并且询问她换号的原因,对方称之前的QQ号被封了,此号是才申请的。见对方说的有道理,沈女士信以为真。几句闲聊之后,对方告诉沈女士,说他在上海有一个合同要打款进去,但他自己的账号汇不进去,让沈女士帮忙转一下。并且告诉沈女士,他已经往她的账号上存了30万元,之后还附上了一个网银转账的回执单, 上面清楚的显示着沈女士的账号信息和30万元的汇账凭证。

  见对方说的恳切且又有凭证,沈女士毫无疑心,便到银行的ATM机上按照对方提供的账号给对方汇款了3万元。汇完款后,沈女士决定给朋友妻子打电话,把汇款的事情说一下。谁知,朋友妻子告诉她老公就在她身旁,根本没有上网,更没有让她汇款。此时,沈女士感觉被骗了,急忙去查询自己账号,哪里有30万现金,便急忙报警。

   警方:电信诈骗升级 市民需谨慎

  据东岳警方介绍,电信诈骗的流程一般首先是电话欺骗被害人,引导其登录虚假的网页,然后填写个人信息,之后利用木马程序对受害人账户密码进行解析,从而划转资金。而此类电信诈骗案件破案率在10%-20%,而跨境作案的,破案率更低。

  像张女士的遭遇,主要原因是受害人对诈骗分子使用的“官方”电话深信不疑。他们利用网络电话伪装成“公检法”电话号码与被害人联系,甚至主动让被害人通过当地的114去查询该号码真伪,进而深信不疑。其实,犯罪分子只要花很少的钱,就可以通过非法手段,从电信运营商处获得“任意显”功能网络电话,可以让自定义号码显示在接电话人的电话上,还可以任意修改。

  而黄某的上当经历则是目前出现的一种新型诈骗手段,即目前的5.0版移动端诈骗。犯罪分子将伪基站装在私家车内,在人员较为密集的商业圈或工业区兜转。一台伪基站可以向方圆1公里范围内所有用户手机发送既定号码信息,每天发送的信息数量可达到万余条。在发送的积分兑换短信中显示的下载链接暗藏木马程序,诱使被害人点击。被害人一旦点击,手机就会自动安装木马程序或进入钓鱼网站,犯罪分子轻易获取被害人的银行卡号、密码及相关验证信息,进而通过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消费套现。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