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滞留人员疏解愁眉 他帮20多位"漂泊人"申请救助金

03.04.2020  22:13
龚贤武入户做信息核实

   中新网湖北新闻4月3日电 (容静鸿 肖璐)一个电话,一次入门,一天时间,6000元救助金就打进了杨女士的银行卡账户里。“谢谢政府,谢谢社区,这笔‘救命钱’来得太及时了。”看着入账消息,滞留在汉已经70多天的杨女士解开愁眉,特地向帮她申请救助的社区志愿者贤武发去感谢信息。高高兴兴解愁的,不止杨女士一人。截至4月1日,龚贤武已经为20余位滞留在汉的“漂泊人”申领到了超6万元救助金。

  龚贤武是武汉商学院通识教育学院的一名教师,2月11日下沉到江汉区万松街道航空社区,负责体温检测、菜品团购和环境消杀等工作。随着武汉市推出对滞留在汉人员救助政策,龚贤武成为了滞留在汉人员与街道的“桥梁”。据龚贤武介绍,航空社区毗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社区里不少租户都是因病滞留,存在一定生活困难。“这类人员身体一般都有大病重症,疫情期间还面临生活保障问题,特别需要我们的帮助。”龚贤武说。帮这部分人员申领救助金时,“知情、办事、解忧”是龚贤武的准则,“找得到、办得成、到账快”是龚贤武的目标。经龚贤武帮助的杨女士是一位单亲妈妈,来自恩施,1月赴武汉进行肾移植手术,身旁只有在读高中的儿子照料,两人租住在航空社区里,生活比较拮据。收到杨女士的求助申请后,龚贤武马上联系了杨女士,详细讲解了申领政策和程序,告知要准备的证明材料,并入户进行核实调查。在审核信息上报至街道后,不到一天时间,救助金就抵达了杨女士的账户。

龚贤武整理申请资料

  来自湖南的王女士一家也是领到救助金的家庭之一。身患重症的王女士于1月19日在同济医院做完手术,一家人为了给王女士治病,已经向亲戚朋友借了几十万。因为没有生活来源,王女士在手术后病情又出现加重。得知情况后,龚贤武积极帮助王女士准备了申请材料,为王女士申请到了3000元的救助,缓解了一家人的燃眉之急。

  在社区奔波的龚贤武,把申请人的家庭情况介绍、家庭生活困难证明、医院证明材料、票据以及身份证复印件等都整理的井井有条。“收到材料后,我会马上整理核实,24小时内整合的资料、核实的信息就上报到街道了,最迟48小时救助金就能提供给有需要的人。”龚贤武说,“救助金到了,他们生活就安心了。”申请过程中,龚贤武会仔细核实每一位申请人的资料,入户核实时除了确认申请人的真实困难情况,也会和社区想办法通过分发爱心菜、送生活必需品等多种方式来保障滞留在汉人员的生活。

龚贤武在电脑前上传资料

  连日来的奔波,龚贤武不觉得辛苦:“让这些因疫情滞留在汉的人们得到帮助,缓解他们生活的困难,安定他们的心理和生活状态,是我们这座城市的一份责任。现在我就是在汉滞留人员和这座城市的沟通桥梁,我还要跑得更勤些,把线牵得更紧些,让他们与武汉的距离更近一些。”(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