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养殖项目为抓手 深入推进驻村帮扶工作

15.10.2015  09:33
 

    ---湖北省丹江口市开展落后区域农村贫困户生态养殖的探索

  丹江口市扶贫办  程泓森

  

  在全国轰轰烈烈地推进扶贫攻坚的时刻,迎来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大好机遇。丹江口市及时印发了《丹江口市“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迅速组建了174个驻村帮扶工作队,进村入户开展结对帮扶工作。2014年底,面对驻村帮扶工作反映的贫困户产业发展扶持不够,驻村工作队缺少项目无工作抓手等突出问题,迅速采取措施,明确对策。决定从2014年仅有2000多万元财政专项扶持资金中拿出500万元,专项用于2015年春季精准扶贫到户生态养殖补助,由驻村工作队负责项目实施。目前这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初步实现了助推驻村帮扶工作开展,助推贫困户增收,在全市实施“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程。丹江口市扶贫办在《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出台前,提前一年就在探索谋划精准扶贫工作,改变扶贫方法、创新扶贫模式上下功夫,改“漫灌”为“滴灌”。印发了《丹江口市生态养殖“5541”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通过实施生态养殖“5541”精准扶贫工程,进一步增强贫困户“造血”能力,实现早日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探索落后区域贫困现状特征,贫困人口较多,分布零散

  丹江口市地处鄂西北、汉江中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国家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市、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全市总面积3121平方公里,辖21个镇(办、处、区),总人口46万。其中农村人口26万,现有贫困人口8.66万,贫困发生率为33%,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汉江以南高寒山区、汉江以北石漠化山区和丹江口水库淹没区等3个贫困带,涉及18个镇(办、处、区)194个村。贫困区域广、致贫因素多。

  二、探索适合落后区域发展助民增收的突破口和目标任务

  明确增收目标,绘就一张生态养殖精准扶贫蓝图。2014年8月初,丹江口市及时印发了《丹江口市“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迅速组建了174个驻村帮扶工作队,进村入户开展结对帮扶工作。2014年底,面对驻村帮扶工作反映的贫困户产业发展扶持不够,驻村工作队缺少项目无工作抓手等突出问题。以山区优势资源为依托,以畜禽生态养殖为载体,瞄准贫困户,丹江口市决定在全市农村贫困户中实施生态养殖“5541”精准扶贫工程。明确驻村工作队为帮扶抓手,为丹江口市2020年全面脱贫打下坚实基础。2015年,在全市选择5000户左右有意愿且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从2014年仅有2000多万元财政专项扶持资金中拿出500万元,专项用于2015年春季精准扶贫到户生态养殖补助,由驻村工作队负责项目实施。发动贫困户开展牛、羊、猪、鸡等四个品种的生态养殖,通过一年时间,实现户平新增收4000元、人均新增收1000元的目标,简称“5541”工程。

  三、探索生态精养殖准扶贫工程成效初显

  (一)创新精准扶贫工作,以两个“突出”,实现精准稳步增收。即突出选准养殖品种和扶持政策精准,增加贫困户收入和助推贫困户脱贫信心。确定品种和规模,根据丹江口市资源状况、贫困户资金承受能力和生产管理水平,确定发展牛、羊、猪、鸡等四个品种,规模标准为:牛1头/户,羊5只/户,猪3头/户,鸡100只/户,贫困户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其中一个品种开展养殖。愿意养殖多个品种的,或只养一个品种需扩大规模的,须另外提出申请,且所有费用由其个人承担。突出政府以奖代补精准,贫困户主导实施。纳入2015年生态养殖“5541”精准扶贫工程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按户给予种苗补贴,补助标准分别为:牛2000元/户,羊1500元/户,猪1000元/户,鸡1000元/户,饲养多个品种的,只补贴一个品种。

  (二)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成立驻村帮扶工作队。建立市、镇(办、处、区)、村纵向“三级联动”,在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18个镇(办、处、区)组建174支驻村工作队、18个工作分团,每个分团确定一名分别团长、两名队员负责开展驻村帮扶工作,覆盖194个村。实行党员、干部、职工包户(人),副科级以上干部包户2户以上,进行入户精准帮扶致富。一定6年不变,工作队员三年一轮换。每月驻农户不少于15天以上,费用自理,严禁增加村、农户负担。

  以驻村工作队作为项目责任主体。5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明确到工作队,各结对帮扶工作队在每村配套生态养殖项目资金2—5万元,由驻村工作队确定享受补助贫困户,帮助贫困户确定发展品种,帮助种苗供应和自行采购发放到位,帮助联络技术服务到位。同时帮助结对贫困户协调解决养殖过程中饲料所需资金、产品销售等。

  (三)创新精准扶贫工作,采取五个“步骤”实施精准养殖工程。第一步是明确养殖户选择条件。2015年开展养殖扶贫的贫困户必须符合以下标准:被列为丹江口市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户;至少有一名劳动力;有一定的生产启动资金;有闲置棚舍或愿意自建棚舍用于圈养畜禽(牛5平方米,羊8平方米,猪5平方米,鸡10平方米);开展养殖不对附近居民和周边环境造成影响。第二步是明确扶贫对象。贫困户向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由村委会和各驻村工作队进行初审,各镇(办、处、区)汇总后报市扶贫办进行审定,市扶贫办确定最终名额后反馈给各镇(办、处、区)进行公示。第三步是进行生产前准备。公示结束后,各村及时收齐养殖户自付部分资金(政府采购价与政府补贴种苗额之差),由镇(办、处、区)统一支付种苗款;各驻村工作队及科技特派员协助扶贫户开展养殖前的准备工作,如消毒、圈舍准备等;市科技服务团畜牧工作组通过印发技术资料和开展技术培训等方式,增强贫困户的生产管理水平。第四步种苗采购与提供。畜牧兽医局负责依照各镇(办、处、区)统计上报,并经扶贫办认定的各类种苗数量,采取公开招标形式面向社会公开采购种苗,并严格控制种苗质量;分批次分品种将种苗组织发放到位。并印制发放《全市生态养殖“5541”精准扶贫工程签字表》,由贫困户、驻村工作队长、各镇(办、处、区)分管领导及村盖章或签字;第五步是积极开展生产。各镇(办、处、区)和村委会负责组织贫困户开展生产,各驻村工作队做好工作配合,市科技工作团畜牧专家组组织全市畜牧兽医科技特派员提供技术支持,在消毒、防疫、治疗、生产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给予全面指导。

  通过在全市实施“生态养殖‘5541’精准扶贫工程”,涉及贫困户5000户近18000人,其中养牛600户600头;养羊1516户7580只;养猪1817户5451头;养鸡1311户131100只。养殖品种逐步从原始单一化,迈向品种选育科学品牌,全市畜禽养殖品质得到有效提升。深受贫困户欢迎,养殖积极性高涨。该生态养殖工程投资达1300余万元,其中政府补助500万元,农户自筹800多万元。政府投资500万元投资撬动了新增养殖收入3000万元。将有5000余户贫困户达到户新增4000元,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的目标。既丰富了生态畜禽肉的菜篮子,又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落后区域生态养殖精准扶贫、助民增收的好路子。

  四、注重部门分工配合,精准协作

  (一)各镇(办、处、区)村委会、工作团、驻村工作队做好宣传发动、生产组织和统计上报工作,在2月10日以前完成养殖户摸底上报工作。各驻村工作队和科技特派员搞好全程跟踪服务,及时了解贫困户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引导各村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养殖户的饲料供应及产品销售提供便利,积极引进企业打造畜禽类品牌,为畜禽产品销售拓展市场。一村成立一个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确保农户技术服务、销售畜禽链条不断。

  (二)市畜牧局按时间求迅速启动政府采购程序,印发相关技术资料,并做好技术培训准备;负责为每只种苗佩戴身份标识,各村为养殖户建档立卡,市、镇(办、处、区)、村建立三级信息平台,对养殖户实行动态管理。各镇办处区畜牧兽医服务中心认真做好防疫、检疫等工作,并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死亡率不超过3%,由政府予以补偿。

  (三)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由市扶贫办牵头组成工作组,不定期在各镇(办、处、区)进行检查,对以养殖名义套取补助,或者套取种苗后转手获利等弄虚作假行为,将取消养殖户扶贫资格,并对相关驻村工作队及联系人进行问责。